冉勇
重庆中冶红城置业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结束后,通过采用科学的养护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公路稳定运行,而且能够延长公路的整体运行寿命。公路运行的通畅性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公路路面的主要构成是沥青,因此做好沥青路面的保养维护就成为路政部门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但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资流转速度的较快,公路运输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也就对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沥青路面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特点那就是其受温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夏天沥青会出现软化的情况,而在冬季因为温度太低会形成脆裂,这就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比较短。为了保障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那么就需要从建设源头进行问题的解决,然后保障路面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引言
交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政府始终把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加大。各级公路面临大量的新建工程,公路建设初期,由于施工理论不成熟等原因,混凝土路面维修困难等缺点,在建公路淘汰了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由于其具有表面平整、噪音低等优越性能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世界约有80%的路面为沥青路面,美国高速公路路面约93%为沥青路面。近年来,沥青面层在城市公路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加强对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加快进度,提升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问题
首先是裂缝。(1)横向裂缝:主要由于路面基层干缩和面层温度收缩产生内应力挤压造成的,另外路基压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会产生,分为荷载和非荷载裂缝两种:①荷载性裂缝:路面设计不符规范、偷工减料、运营车辆超载等,导致路面集料间拉应力大于疲劳极限应力而产生的破坏裂缝;②非荷载性裂缝:温度降低产生的内缩性裂缝和路面基层反射产生的连带裂缝。这种裂缝不影响路面整体性,破坏形式比较普遍,是导致横向裂缝的主要成因。(2)纵向裂缝:其一是位于半填半挖处施工质量较差,处置方案错误或压实参数不符要求导致路面的沉降;另外路面整幅宽度较大要进行分幅施工摊铺,纵向连接处不满足质量要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形成的纵缝。(3)网状裂缝:主要是裂缝纵横向相互交叉,在面层产生若干分隔区域块状体,形成裂缝宽1mm以上,距离40cm以下。网状裂缝会不断导致路面松散甚至形成坑槽,同时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4)反射裂缝:最初裂缝出现在路面基层,经过长时间车辆竖向荷载压力下,裂缝不断传递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路面层开裂形成裂缝。其次是水损害。水损害的表现形式有两种,首先如果没有对路面积水进行及时处理,那么很容易对过往车辆造成威胁,很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其次,路面积水会慢慢地下渗到路基空隙中,这很容易造成公路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出现软化的情况,进而使得路面出现裂缝或者是变形的情况。而造成水损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设计原因,简单来讲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修路地区的各种自然因素进行考虑,使得路面的排水系统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比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造成水损害的产生。第二,施工原因,这也是造成水损害的主要原因,因为施工过程中如果在平整度以及密实度控制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使得公路路面出现积水情况,进而促使水损害的出现。
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对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不仅仅可以使施工工作有序开展,还可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施工,避免因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而导致拖延整个施工进度,对质量造成影响。首先,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对相应的管理职责与范围要有明确的划分,使相关的负责人明确其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负责人身上,极大地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其次,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也要进行完善。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管理时,务必要使相应的工作人员协同努力,使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将该理念贯彻落实。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使管理和监督的效用大幅度提高,将施工效率和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工程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相关建设企业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施工技术都要进行提高。可以采取多方式的培训方式,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一是可以通过现场的宣讲,二是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平台,让施工人员自主学习施工技术。同时,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可以在其实践过程中,做到技术创新,以实现施工技术的提高与更新,为该项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2压实施工控制
压实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性能、压实设备,现代沥青使用抗车辙的改性沥青,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关键因素是集料级配与压实。公路拌合料来源较多,随着交通条件要求日益严格,原材料质量问题对路面压实产生很大影响。混合料温度较高时,在集料之间可以充分流动,有些拌合场降低沥青品质,导致混合料难以压实。温度过高对压实度产生很大影响,沥青路面摊铺中应控制好温度,保证沥青路面压实施工质量。集料最大的问题是针片状颗粒较多,沥青路面填料可掺入2%的水泥代替矿粉。压实施工中要做好施工材料控制,对不合格的集料要坚决予以退场。
2.3提高平整度
首先是对下承层施工质量的控制。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拌和设备,有精确的计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确保能够拌制出高质量的混合料。摊铺层厚度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尤其是上基层,应控制在规范规定的下限附近,原因是摊铺层厚走下限更易于压实且压实效果均匀。控制好集料的最大粒径,确保不出现因集料粒径过大而使铺筑层表面发生离析。控制好摊铺速度,使之与拌和、运输能力相匹配,确保摊铺作业连续不中断,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5m/min以内,过快会导致基层表面拉毛、出现横纹等现象,破坏基层的平整度。其次是对机械设备工作能力的控制。拌和机拌和能力必须要与摊铺能力相匹配,拌和机有精确的计量系统,能准确地按配合比进行混合料拌制;沥青加热系统能准确控制温度,偏差在±5℃以内;拌和顺序按先碎石、再沥青、最后矿粉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料出厂温度恒定,无波动。运输能力一定要大于拌和能力,运料车在拌和机下装料是应来回移动按“品”字形装料确保混合料不产生离析。摊铺机应具备较大的功率,机械性能良好,熨平板组装平直、有一定的小拱度,每天工作仰角能满足摊铺面的要求。采用平衡梁时应保证平衡梁能顺利、正常工作,无杂物影响。压路机配置能满足摊铺速度及压实度的要求,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平稳地起步、停车,工作中不产生推移。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该项工程的发展对于经济建设与人们的日常出行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使该项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就显得异常重要。为保持物资运输的畅通,地区之间的经济持续交流、沟通与发展,该项工程就务必要做到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结合,做到技术创新,同时对其施工的技术和质量做到有效的把控,从而确保该项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贵明,张滨洋.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7(07):195,219.
[2]周润翔.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0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