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规划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林桂泉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乡村经济发展的极为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猛,而乡村经济发展较为迟缓和落后。

        林桂泉
        平南县丹竹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平南 537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乡村经济发展的极为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猛,而乡村经济发展较为迟缓和落后。我国乡村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较大,乡村群众的幸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感地获得。而借助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中重要的战略布局。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发展和改革经验,从历史和实践中可知,只有充分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在乡村发展建设中,土地是乡村最为宝贵的资源,乡村振兴中土地的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对乡村长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土地规划;乡村振兴;作用
        引言
        面对我国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乡村,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使得我国乡村人民脱离了乡村贫困线。乡村振兴不仅关乎着我国乡村人民的福祉,更是和国家的兴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紧密联系了起来。我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积极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充分对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结构进行梳理,才能促进乡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与乡村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城市群众和乡村群众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建设是要为全民谋求福祉。然而乡村在实际的发展中,生产力低下、科技含量较低,产业结构多样性差,结构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在土地的利用上还是以密集型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而这种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乡村发展迟缓,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有限,许多乡村人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群众的幸福感不强。同时现代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使得我国三农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多层次、多维度考虑和分析三农问题,借助前期对土地的科学、合理规划,对土地的应用方向和利用进行重新部署,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乡村土地规划,能够使得土地在利用的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借助相关的规划制度,指导乡村土地的利用,避免土地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发生。当地政府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对乡村振兴认识不够全面,造成了对乡村土地规划的片面认识,把土地规范当成了土地资源的控制,在工作中进行管理的过程,主要是对土地的使用途径进行管理。而乡村的土地规划体系不完备,科学性、合理性欠缺,想要开展乡村振兴,使得乡村振兴实施过程更加有序、高效,在前期就必须要对乡村规划内涵进行剖析,在重新审视和解析乡村振兴中的土地规划后,对当地的乡村土地情况进行摸排,采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在整理后结合乡村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将乡村发展优势和方向制定出来,之后进行土地的重新规划[1]。在具体的规划操作中,应该吸取我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以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明建设为规划原则,充分调动乡村振兴中的社会各个阶层的资源,让全社会的群众都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而正是由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相应的资源合理配置,使得乡村土地规划的布置更加全面、合理,乡村各项基础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脱贫,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一、有助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与城市发展有着较大的不同,不论从地理环境、产业内容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由于地域、气候、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乡村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当地乡村自身的特点,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优先规划和发展林业、牧业、农业、渔业。在突出当地特点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特色产业土地规划,为农民增加收入。在土地规划中,在确保农业基础建设用地的同时,重视新的耕种项目的开展。在特色产业土地规划中,应该引入城市的活水,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将乡村风景、农业生产、精神文明等内容进行融合,实现乡村旅游的新产业发展模式。

借助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当地的发展和建设,将文化和乡村的各种特色产品融合起来,提升乡村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农民创收。而对乡村特色产业土地的合理规划,新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最终实现我国乡村的振兴[2]。
        二、确保乡村基本住房得到保障
        自古以来,我国是农业型社会,对土地的重视和依赖情结非常强。而不论是富有者、权势者、贫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是拥有自己的房产,人们对房产的需求是获得幸福感的基本保障。而乡村在振兴发展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产业布局,这就缩小了住房的用地面积。因此,只有借助土地合理的规划,才能满足乡村群众对住房的基础需求。
        我国社会在发展建设中,乡村聚集了近亿人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口收入普遍较低,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对象。当地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应体现公益性、保障性,专门规划相应的保障用地,用以建设住房。借助廉租、安置等形式,为乡村群众解决住房问题。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造就了不同的民俗和文化,特别是在乡村,少数民族聚居于此,自身的居住方式和住房等,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的部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民俗,对相关土地进行合理保护[3]。
        我国乡村成员结构较为复杂,家庭成员在结婚后,需要新建住房进行生活,乡村就需要进行扩大。而我国一些乡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需要进行搬迁,这就需要规划出土地用以新建乡村。
        三、为乡村基建提供保障
        乡村在振兴发展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新特色产业的建设、发展都需要基础建设提供支持,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而交通网、水利、水电供应、文化、卫生等,这些基础建设的用地必须提前进行规划。而乡村振兴离不开公路运输、电力的保障,在新建和改造中,相关的用地必须得到保障。
        四、提升乡村的宜居性
        乡村在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乡村的经济发展,更要提升乡村人民的幸福感。这就需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为乡村人民居住生活创造宜居性。在提升宜居性的过程中,乡村随着振兴的发展,大量的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增长是不可阻挡的,只有保障垃圾处理用地,才能避免污染问题。同时,还要对乡村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美化,积极进行植被的种植,加大周边环境的绿化率,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得乡村振兴发展,向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功地打赢了乡村脱贫攻坚战,实现了近亿人的脱贫,这种重大的成果主要依赖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脱贫成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果实,更是世界人民胜利的果实。乡村振兴脱贫为世界各国脱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助操作性较强的策略,有助于世界人民脱贫目标的达成。而在乡村振兴中,土地规划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只有积极对其作用进行研究、总结,才能为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和世界实现脱贫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何磊石.关于土地规划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20, (006):380.
        [2]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 073(010):1837-1849.
        [3]周培来,朱紫薇.浅析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角色[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008):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