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 王思华1王振2
[导读] 乡村田园景观结合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元素。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缺乏独特的艺术美感,没有表现出城市应有的独特文化,且艺术设计水平低。
        王思华1王振2
        1身份证号码:44142619900516****
        2身份证号码:41282719870830****
        
        
        摘要:乡村田园景观结合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元素。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缺乏独特的艺术美感,没有表现出城市应有的独特文化,且艺术设计水平低。现阶段,随着人们对美学的热爱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增加城市中的乡村元素,体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以人为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使城市建设更科学和人性化,并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通过融入乡村价值理念、乡村历史文化、乡村生活体验等途径来实施,旨在为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融入途径
        引言
        乡村田园景观结合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元素。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缺乏独特的艺术美感,没有表现出城市应有的独特文化,且艺术设计水平低。现阶段,随着人们对美学的热爱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满足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1乡村景观概述
        乡村景观是一种以乡村为主要背景和内容的田园景观。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这一点在房屋建筑、农业生产、日常娱乐、各类习俗中表现出明显的传统中国特色,这类安静舒适的环境富有传统特色,对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具有诱惑和影响力。乡村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前者包括土地、河流、花卉、农作物;后者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生活、生活方式、生活特性。乡村景观特性包含2个方面:一是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环境因素、生产方法和历史因素的原因,乡村景观和风俗因地而异。二是生产力方面,由于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人们可根据生产形成当地独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些习惯和特征是农业生产的具体表现。
        2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文化性原则
        随着近些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道路景观建设为求独树一帜,照搬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重视乡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乡村特色文化消逝。所以,在进行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在地性考究,挑选提炼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元素,将其运用到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使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运用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达,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文化美融入到乡村道路文化景观中。
        2.2开放式原则
        在将乡村景观整合到景观园林的过程中,“开放
        性”也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整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现阶段乡村样式中的呈现的景观不仅要合理,更应符合群众的基本审美观念,这也为整合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乡村艺术的基本表现,乡村景观比一般园林要大,不仅包括各类自然景观,还包括农业景观。因此,在与景观园林整合的过程中,在景观园林中增添乡村景观,用以烘托人们的乡村情怀,所以,从根本上体现乡村景观的美感和艺术表达便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为了实现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的整合,可根据特定的设计与规划,按照实际情况自由设计乡村景观。
        2.3安全性原则
        道路安全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乡村道路更要引起高度重视,首先保障乡村道路本身在质量方面没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乡村道路设计的相关设施建设规定和标准。其次通过植物的配置,例如科学合理地搭配植物,来缓解司机疲劳等;通过防撞栏、弹性空间等的设计,来提高乡村道路的安全标准。


        3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途径
        3.1融入乡村价值理念
        乡村价值是从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中不断累积起来的古老智慧,乡村的生产与经济价值是维系乡村价值的核心要素。乡村的生态环境有别于城市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和谐的邻里关系等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友好的生活空间。为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积极吸纳乡村的价值理念,增加公共开放的园林景观,为城市居民交流互动提供空间和平台,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城市社区关系。
        3.2融入乡村历史文化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应用价值,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能体现乡村特征的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等。乡村景观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追捧,与其包含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更加注重乡村历史文脉的挖掘与传承,防止应用过程中因受现代建筑文化的影响而逐渐消失,根据乡村不同地域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让现代中透视着古典,繁华中隐藏着简约,展示出城市景观中的独特乡村气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遵循地方文化的文脉,从便于居民理解的角度做好相关服务,除景观和实物展示外,还可通过增设解说提示牌加深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让城市居民也成为乡村文化的爱护者和传播者,承担起积极宣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作用。
        3.3应当结合当下进行创新
        应用乡村景观模式设计和建造园林,不仅涉及将乡村景观纳入园林,还涉及继承下的创新。简单进行模仿和复制会使园林景观索然无味,一味地引入“植物”,会破坏园林的整体协调性。因此,设计目标是基于对乡村景观的透彻研究和参考及园林设计的实际需求,将乡村景观现代化,能够和传统文化进行互补,以达到转型和创新的目的。另外,应注意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不加选择地将整个乡村景观“搬进”现代化的园林当中,不仅失去了协调性,也会使景观变得很糟糕。因此,要深入研究,做出选择并合理规划。
        3.4融入乡村生活体验
        传统乡村生活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天地人合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的生活场景和生产方式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乡村的风俗习惯也渐渐陌生。如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少有机会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缺乏乡村实践的机会,导致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理解力不够。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布局时,可适当增加乡村生活体验项目,让城市居民能亲身体验农耕种植和四季轮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不足的问题,提升人们对乡村风俗习惯及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改变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偏见,留住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样既能增添城市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宣扬并传承着我国优秀的乡村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融入乡村景观,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使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地域的乡村景观进行科学调查分析,通过融入乡村价值理念、乡村历史文化、乡村景观风貌、乡村生活体验等路径来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的自然感。让乡村景观能够真正丰富城市景观的形式和内涵,提升城市风景园林的休闲和文化功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梁涛.乡村景观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及运用途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76-277.
        [3]张纯.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现代园艺,2020(07):119-120.
        [4]宋超.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智能城市,2020(10):120-121.
        [5]王忠翠,徐晓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对策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05):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