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黄建平1 严敏娟2
[导读] 本文将重点针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与公路养护措施来展开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黄建平1  严敏娟2
        身份证号1 33250119821018****
        身份证号2  3308231982102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对于公路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做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此外公路投入使用以后,还需要对公路做好充分的养护,良好的养护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延长道路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针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与公路养护措施来展开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公路养护
        引言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如果其中某一要素、某一施工技术、某一施工工艺存在问题,则很有可能导致公路工程质量不达标,在投入使用之后出现多种质量问题。通过应用有效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公路施工中的各类问题,并减少公路损害问题,不仅发挥出公路的性能与作用,还能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就要深入探究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措施。
        1分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
        为了提高道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合理应用科学技术优化道路建设。公路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应确保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避免质量问题,确保道路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并有效地提高道路建设项目的总体质量和效率。工程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合理应用建筑技术、优化道路建设管理模式、提高道路建设效率,使工程节省建筑资源,保护环境。公路工程有大量建筑和大型建筑项目的面积建筑道路建设框架,需要避免对周围建筑环境的损害,节省建筑费用,改善道路建设资源的技术管理和使用模式,合理分配建筑资源,充分利用道路建设的技术优势。
        2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施工前准备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涉及了从公路工程施工前到整个工程完工的全过程。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后期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施工前准备阶段,技术人员需要首先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展开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困难点,并提前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将其纳入施工计划中。就当前我国公路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较多的问题包括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购买,材料的组合搭配,施工人员管理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妥善的应对方案,一旦出现将会让施工陷入极大的被动。另外在施工前准备阶段,还要全面分析和考虑施工是否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是否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施工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原,通过科学的统一的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2做好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的公路施工工作的质量,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做好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工作。目前我国在进行公路铺设时常用的施工材料为沥青混凝土,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路面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工作时,要安排施工人员对将要铺设的道路做好清理工作,要对路面进行压实处理,确保铺设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铺设工作时,首先要确保沥青、砂子与石子的混合比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节约,管理人员要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后才可以进行铺设。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性,在鋪设沥青混凝土的时候要在道路的两边安装自动平衡装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铺设平整性。

要对施工现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道路铺设工作的开展。
        2.3路面施工技术管理
(1)路面垫层施工技术管理。首先,加强施工材料性能和质量管控,确保砂石、水泥等材料的级配及含水率与设计标准相符。同时,全程严控砂石的纯净度,避免混入泥土。其次,在垫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保证其平整度,在摊铺作业时,要采取分层方式进行作业,并严格控制每层摊铺厚度。需强调的是每一层摊铺作业完成后,都要进行必要地平整作业。最后,碾压作业。在碾压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全程匀速碾压,并保证碾压施工反復进行四次以上。(2)面层施工技术管理。在路基面施工中,应加强基层质量控制,及时彻底地清除表面杂物,以期提高基层和沥青之间的黏合性。在集料均匀撒下后,应使用压路机进行匀速碾压施工,并要求保证碾压时有三分之一轮宽的重叠,以保证压实密度和宽度符合要求。
        3加强公路养护的具体策略
        3.1完善路养护机制
养护即公路保养、维护,可促使公路的质量达标,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公路竣工投入应用后,因车辆长时间冲击、压载,以及受到日晒雨淋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腐蚀风化的可能性较大,会导致路面裂缝、损坏。如若车辆反复碾压损坏的公路得不到及时养护,就会导致损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进而对公路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公路管理部门必须遵循相关养护机制,定期对公路进行养护并加强对公路的检查,在发现损坏问题时第一时间维修,避免对公路造成更大的影响。
        3.2分级养护
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可采取分级养护管理方式,但要求实施统一标准,以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以高质高效地落实。如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采取薄膜敷设方式进行保持处理,以避免应力裂缝的出现,进而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3.3坚持预防养护,定期检测
        对于现代公路的养护,必须要改变落后的养护观念,要建立新型理念,坚持定期检测,重视预防性养护。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针对养护的道路,定期实施针对性的检测和养护工作,尤其是一些自然灾害相对较多的路段,更需要加大检测和养护频率。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要结合养护成本来考虑,从而实现养护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公路、桥梁,要定期测量其关键参数,诸如载荷力、弯沉值、平整度、车辙、构造深度等,一方面通过这些参数对道路桥梁的当前状态做出相应的判断,另一方面对这些数据做好记录,进而用以分析道路桥梁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其质量安全、性能等作出科学预测,并根据需要及时实施针对性的养护和维修,实现动态养护。
        3.4养护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控能够更好地辅助完成信息资源的管理,及时满足不同部门对相关资料的查找需求。要加大安全保障,通过数据存储系统和信息管理体系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在公路保养的工程现场,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高效地完成资源筛选,分类以及整合等等,形成统一的管控标准。可以随时调出所需数据资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利的参考资料。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得不同环节信息资源关联更加密切,同时错误的信息更容易发现,并作出及时更改。在公路养护过程中,数据管理系统是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相关人员作出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直接决定了公路的建设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公路养护则决定了公路是否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所以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公路建设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所以无论是施工技术管理还是公路养护,都应当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路。
        参考文献
        [1]张晓卓.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分析[J].交通世界,2020(9):28-29.
        [2]张国标.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