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   马骁
[导读] 在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挑战的背景下,分析了城市轨道规划与城市交通开发的关系。
        马骁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摘要:在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挑战的背景下,分析了城市轨道规划与城市交通开发的关系。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地块规划和统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建立在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城市空间和轨道交通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城市道路;城市空间;综合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衍生出多达二三十门专业。无论是与建筑、土建等结构专业相比,还是与通信、信号等系统专业相比,线路专业看似简单,即根据相关专业需要,这些线路是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其优缺点在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系统中线路的重要作用,掌握相关技术,为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轨道交通线路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轨道交通线路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建设的综合规划、组织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与规划之间最重要的环节是发展轨道交通,无论是SOD(客流监测)模型还是TOD(定向规划)模型,一方面促进了轨道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无非是两种模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抉择的问题;另一方面,轨道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这是一个需要占用城市土地资源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停车场、汽车仓库等,这些土地面积大,对土地利用城市有重要影响。平衡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单线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关系。单条轨道系统通常是线路系统的一部分,但单线交通系统的位置或功能因线路和干线而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行顺序。直达线路一般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上,客流大,技术标准高,甚至配套设施标准较高;在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要了解城市线网与城际线网的关系,确定城市线网中单条轨道的功能位置,量化和量化客运节点分析。
        二、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上,一般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应与城市发展道路相一致,基本线路的方向应与主要走廊交通和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既要与城市发展协调,还应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设达成共识。
        1.缺乏适当的分层规划。城市道路地下空间是各类设施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空间,它不仅包括市政设施,也可能包括地下步行交通、地下机动车交通、轨道交通等,随着城市和地下利用的发展和深化可能会出现地下物流和地下特种工程新设施。构筑一个有机、协调的道路地下空间,就是前瞻性地对现在和将来的各种设施做出部署,合理分配不同设施对有形的道路地下空间的占用。因此,地下设施的发展不仅需要横向协调,而且需要在合理的纵向规划框架内协调;根据设施的功能和特点,决定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使用应当是浅、中、深的。在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发展的指导下,轨道交通是为了减少拆迁、便利建设和节省初期建设投资,而且往往占用城市道路浅地下空间。显然,这不足以考虑到其他运输方式,例如地下通道、地下步行等今后的竖向分层。
        2.其他设施不利于道路下下建造。因为地下空间城市道路下的资源有限,设施的空间能力越来越饱和,扩大管道、修建地下道路、在轨道上铺设交通线路和相互干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科学的改进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利用。在城市道路下铺设轨道交通线路敷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及费用,例如征用、现有建筑物的通行、保护行人和拆毁房屋,但也可能造成影响其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比如可能阻碍了市政管道的布线以及未来道路两侧地下空间的连接。由于对已经建成的轨道交通车站与区间进行改造非常困难,从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一些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已经发现了类似问题。


        3.在车站建设过程中,车站建设严重干扰了道路交通。即使进行地下开挖,一些道路也长时间占用,影响地面交通很大。如在快速发展上海轨道交通的时期,许多车站和道路同时建设,对交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
        1.地块综合开发。以上分析表明,轨道应与其他城市的功能空间相协调,以确定轨道在空间中的位置。因此,调整常用的线路规划方法,将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结合起来是可行的。根据铁路线与城市发展线的线形原则,进行了地块规划;必要时,红线外土地将规划线路与车站,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轨道交通本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针对目前和未来城市建设更新对城市土地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需求。(1)中心城市往往是城市更新的起点和目标,应从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以及预期能够吸引大批人流这两个角度来完成旧城改造,将中心地区土地利用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内聚力的整体,是非常重要的。但与地块开发相结合的条件却最充足。随着新城市的建设,这种需求将越来越明显。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能够促进新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中心城市人口。因此,有必要提前规划和监测交通枢纽部分节点下空间的综合开发,避免今后城市中心区改造难度较大。(2)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由于这些线路与城市道路相连,将增加新的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因此,目前,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大多为“十”字形和“T”字形方式。但是,如果地块空间可以在线路与车站之间使用,它便能够允许出现一个换乘站甚至多个换乘站,并在同一平台上沿最大客流方向换乘不同线路。这种换乘模式在香港取得了显着成效。轨道交通既高效又舒适,对于地面有道路为方格网状的城市,如果轨道交通埋深,可以考虑选择对角线,以弥补地面运输网络布局不足的问题。
        2.轨道交通运输路线不在城市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之下,必须结合土地使用规划。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线路必须从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完全撤出。在城市道路下敷设线路有助于减少搬迁、施工和与土地所有者协调的困难。但是,最好不要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下敷设线路。原因为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承担着更多的城市交通功能,但城市轨道交通大多两侧都需要用地,对地面交通和景观的连续性要求较高;此外,道路宽敞,其相应地下空间对未来地下设施的开发及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地下快速路等地下道路也更有可能从这些道路下穿越。如果将这些空间发展轨道交通运输,必然导致地下空间的“埋深”,不仅增加了工程难度和成本,同时非道路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存在不平衡,因此,有必要为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预留地下空间。
        在统筹规划轨道交通、促进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协调有序的过程中,轨道交通可能面临拆迁难、建设难、工程造价上涨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往往伴随着城市景观的变化,更普遍的是物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现代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多元化、一体化。从地面建筑到地面开发模式,再到深入的空间研究,这就要求规划者从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的角度,从整体和整体的角度来研究路线规划的理念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马玉民.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效益的产生与作用机理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28(7):1 0—12.
        【2】边建.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9.21(2):P.87.90.
        【3】鲁汉云.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广告资源经营管理研究【J】.现代城市地下轨道交通.2019(4):P.44—46.
        【4】申添.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对周边物业影响分析【J】.城市地下轨道交通。2019(4):P.49.55.
        【5】曾瑞.城市地F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综合影响后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