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蔡燕
[导读]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工商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社会发展主要集中于工商业发展,因此城市地区的重要性凸显,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农村地区则发展缓慢。

        蔡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丹竹 537313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工商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社会发展主要集中于工商业发展,因此城市地区的重要性凸显,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农村地区则发展缓慢。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之间的发展的平衡,不仅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能够产生作用,也可以促进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广大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发展资源,其中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势明显,为此需要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视角;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引言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深度了解乡村地区的发展需求,综合乡村地区的发展资源,促进乡村发展优势得以体现。在城乡规划的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施需要从建立合作型城乡关系入手,促进乡村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实现平等的合作。同时,不能忽视农村中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需要应用城乡规划的手段,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把握乡村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另外,在乡村振兴中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城乡规划概念的介绍
        通过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对城市以及乡村地区的资源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促进城乡之间的合作深化。同时,城乡规划工作需要有着明确的工作侧重点。在城乡规划的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得和谐,对于各类组合关系的状况进行有效地协调。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平衡,是城乡规划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目标,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1]。
        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重要的建设目标。全面建设的实施,不仅要对社会中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关注,采取综合发展策略实施社会建设,也要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各地区城乡发展的差异进行关注。通过乡村振兴的战略,能够有效减少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积极整合乡村地区的资源,促进乡村发展。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国面临着明显发展瓶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激发起新的发展活力,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合作型城乡关系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的平等,因此在合作型城乡关系的建立,需要将城市与乡村地区放在同等主要的位置上。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乡村地区供应城市发展,农业供应与工业发展是最为常见的现象。然而,在合作型城乡关系的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发展需求,合作中也不能忽视乡村的发展需求[2]。
(二)进行深度的乡村资源整合
        在乡村地区中,发展资源应用的不充分,资源整合工作的全面性不足等问题,使得乡村发展中没有实现合理的资源应用,发展不够充分。在城乡规划的视角下,乡村资源的整合要以土地资源的整合为中心,结合乡村中土地资源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新型农业、新型工业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对乡村中的人才也要实现有效地整合。在以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工商业中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多,同时高等教育与工商业以及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即便在一些乡村地区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也会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人才的流入极少。这种情况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城市地区人口过于集中,一些大型城市、超级城市中出现了人才过剩的问题,城市中竞争激烈,乡村人才不足发展凋敝。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乡村以及人才本身的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地影响。通过合理的人才资源整合,可以促进人才的合理分配[3]。
(三)实施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
        城乡规划工作中,需要对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关注。土地资源作为有限的特殊资源,资源的应用与管理是极为严格的。

以往,我国的农村地区基本实施了集体产权制度,这种制度难以适应于市场经济灵活发展的需求,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为此,需要实施产权制度的持续改革,应用灵活管理的方式,使得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能够参与到市场当中。不可忽视的是,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我国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紧张,资源的应用以及规划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需要缓慢、稳步的进行,避免城市中土地应用的乱象重现。
(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在乡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具有特殊性的,在地区发展、人们生活需求变动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也要出现同步的变更。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依赖于外来的建设力量,需要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及时的适应于建设需求进行设施的扩建、改建等。城乡规划的工作中,需要关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总体状况,同时也要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以及建设效率进行关注,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综合建设能力的提升。
(五)促进乡村经济体系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农业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乡村中农业种植、养殖等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基础,然而乡村中家庭手工业等副业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在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副业产品被工业产品取代,因此乡村经济呈现出单一化。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经济极为脆弱,且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机会。为此,需要思考乡村地区的发展历史以及以往长期的发展经验,关注乡村经济体系的形成,避免乡村地区产业的单一化[4]。
        首先,要发展乡村地区的工业。在现代社会中,工业生产的细化程度不断提升,产品类型更为丰富。为此,可以选择两种发展的路径。如,在地区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的状况下,可以发展专门的细化生产,就近应用该地区中的自然资源。需要认识到,在这种状态下,农民往往会由于资金的不足,参与有限,更多以劳动力的形式参与到乡村集中生产的工业中,方式与城市地区的工人类似,能够获得的经济回报有限。可以更多地思考第二种发展的路径。结合当地原有的手工艺、特色副产品生产等,重振家庭生产的模式,或者是小规模的合作生产,为市场提供特色的产品,丰富家庭经济以及区域中产业的结构。例如,具有地区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可以作为工艺品进行生产。工艺品价格较高,对于提升农村家庭的收入有所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地方中公益助农组织需要积极地发挥作用,提供生产的指导与销售渠道。
        其次,要对农村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进行关注。在当前,乡村旅游受到了更多重视,尤其是夏季或者其他的特殊采摘时段,农村地区会涌入大量的城市游客。这是一种合理的城乡交互方式,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服务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在城乡规划的工作中,对于农村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旅游资源需要机械能整合,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促进农村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建设新型农业,需要从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产品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关注农业机械的应用,重视农产品的引进与更新[5]。
        结语
        城乡之间联系的潜力巨大。本文的城乡共同进步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探讨其中存在的各类发展问题,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蔡安宁.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9):250-251.
        [2]庄飞.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278-279.
        [3]李凌宇.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09):39-40.
        [4]杨贵庆.城乡共构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探索[J].规划师,2019,35(11):5-10.
        [5]黄震方,黄睿.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8,37(02):233-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