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刘枫1,王伟2
[导读] 可通过融入乡村价值理念、乡村历史文化、乡村景观风貌、乡村生活体验等途径来实施,旨在为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参考。

        刘枫1,王伟2
        1身份证号码:21010419830611****
        2身份证号码:13032319811005****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增加城市中的乡村元素,体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以人为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使城市建设更科学和人性化,并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通过融入乡村价值理念、乡村历史文化、乡村景观风貌、乡村生活体验等途径来实施,旨在为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乡村景观;融入意义;融入途径
        引言
        园林植物造景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此时的植物以果蔬为主,栽于房前屋后,完全出于生产目的。时至殷、周时期,老百姓在房屋旁边开辟园圃,经济作用仍然存在,但观赏用意愈来愈得到重视。此后的春秋战国时代,观赏花木在文字记载中大量出现。人们不仅取植物外貌形象之美,其象征性寓意也开始萌芽。《论语》中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比喻。及至唐代,植物意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这些种类纷繁、内容庞大的植物意象主要反映了对某种人格的吟咏,正是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大夫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文人雅士们则喜爱将这些意象植物栽植于居所内外,营造特殊意境。王维与他的辋川别业也是典型案例之一。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美学价值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体现出审美价值是基本的要求。相较于园林风景设计,乡村景观需要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特点,充分展示自然生态景观的美学价值,并且,也应该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彰显出特殊的内涵。比如,在乡村的房舍设计中,利用自然、随意的设计方法,既有粗糙感,又有别致感,这样与周围生产、生活环境融为一体,既打造了独特风格,也营造了宁静、恬淡的氛围,充分彰显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另外,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十分敬畏,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更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深入挖掘其美学价值。
        1.2有利于丰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人文内涵
        乡村景观具有淳朴、自然的特点,生态环境也具有美学特点,充分体现了当地的乡土风情。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在各方面压力下会出现精神紧张,人际关系也比较淡漠,由于人文情感的不足,比较容易感到空虚、焦虑。回归自然,人们可以在乡村重新构建人际关系,唤起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不少人会远离城市融入乡村。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乡村景观,可以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热爱、维护大自然,消除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隔阂。人文景观彰显出对人们的关心,融入了人的情感,使得人文内涵得到了丰富。
        1.3提升城市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调枯燥的快节奏城市生活让城市居民压力越来越大。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其中近六成人处于过劳状态,因此城市居民对具有疗愈功能的园林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敲响了人们关注身体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的警钟。人们开始逐渐偏爱乡村的生活方式,需要越来越多高品质的休闲场所。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无疑是一种极佳的路径,既能增强城市的自然性和生命性,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在茶余饭后就能享受身边的园林风景,大大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2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途径
        2.1融入乡村价值理念
        乡村价值是从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中不断累积起来的古老智慧,乡村的生产与经济价值是维系乡村价值的核心要素。乡村的生态环境有别于城市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和谐的邻里关系等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友好的生活空间。为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积极吸纳乡村的价值理念,增加公共开放的园林景观,为城市居民交流互动提供空间和平台,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城市社区关系。
        2.2传承与体现乡村文化,设置乡村文化体验区
        一直以来,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均有效继承了区域农业生产文化,充分体现了独特性、原创性以及地域性。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乡村景观属于地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需要被重点保护,使文化得以传承,即使在城市高速建设环境下也能为乡村文化生存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因此,对风景园林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融入乡村景观,使乡村文化、区域农业生产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不仅如此,相关设计人员也要对乡村景观中相关元素进行和谐有效的融入,使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具创新性,为该项工作提供发展方向。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立足于乡村景观的具体情况,在道路两侧可以适当保留相应的乡村建筑、耕地等,并且,在游乐区域中可以开设农家乐,充分展示当地特色,打造民宿区域,以此实现乡村景观的有效融合,完善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案。
        2.3设置乡村活动,重点突出田园风光
        在当今社会中,城市化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在乡村景观的基础上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合理设计,能够有效利用田园景观,对农房、水井以及农田区域等进行合理应用,使得乡村实际生活元素有效融合在规划设计中,让城市人们可以接触到具有代表性的农村设施,积极参与乡村活动,在参观风景园林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陶冶情操。比如,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可以针对水果蔬菜种植区进行规划,设计采摘园,组织采摘活动,使得人们进一步走进乡村,既能够欣赏园林美景,又能够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2.4融入乡村历史文化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应用价值,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能体现乡村特征的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等。乡村景观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追捧,与其包含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更加注重乡村历史文脉的挖掘与传承,防止应用过程中因受现代建筑文化的影响而逐渐消失,根据乡村不同地域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让现代中透视着古典,繁华中隐藏着简约,展示出城市景观中的独特乡村气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遵循地方文化的文脉,从便于居民理解的角度做好相关服务,除景观和实物展示外,还可通过增设解说提示牌加深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让城市居民也成为乡村文化的爱护者和传播者,承担起积极宣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作用。
        结语
        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对乡村景观的合理融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园林景观的内涵,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设计人员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规划风景园林,以此来优化设计方案,使人们感受到当地的特色,进而获得良好体验。
        参考文献:
        [1]常永平.刍议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绿色科技,2018(3):47-48.
        [2]李佰林,刘艳秋.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62.
        [3]刘逸飘.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有效融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4382.
        [4]王晶.探究乡村景观及其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中的运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6):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