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红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予以项目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0名。参照组应用常规沟通模式,实验组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分析两组方案的护理质量分值及交接班指标。结果:(1)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经管理后,与参照组的管理后进行对比,其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隔离消毒质量分值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2)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由管理后,与参照组的管理后进行对比,其交接班评分较高、交接班时间较短、交接班缺陷较少,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交接班通过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
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交接班效率。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目前在相关的医院工作中,有很多失误都和沟通存在直接联系,据调查目前有15.6%的交接班均存在不足,传统的ICU交接班沟通方式较为落后[1]。对此,本研究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交接班方式进行分析,讨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予以项目研究,选取40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数量:20名。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其性别比为6:14。年龄最高值是46岁,年龄最低值是23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34.15±6.22)岁。参照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其性别比为4:16。年龄最高值是47岁,年龄最低值是23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34.19±6.25)岁。对全部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年龄、性别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实施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沟通模式。
实验组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其一,“S”(现状)。发生了什么,重点沟通的就是发病现状,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其二,“B”(背景)。基本资料,进行重点沟通的是住院时间、主诉情况、诊断结果还有病史内容,正确进行阳性体征的合理评估,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并针对性的进行护理[2]。其三,“A”(评估)。专业评估内容,要求重点沟通的就是近期以来的生命体征数值,还有体征的改变状态,详细的了解意识情况、瞳孔特点、皮肤特点、饮食特点和用药特点,正确的评价心理状态,预测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问题,以便于针对的进行指导和管理[3]。其四,“R”(建议)。给出合理的建议,重点沟通需要采用的措施,并交代下一班需要注意的各种工作,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急诊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具有特殊性的特点,病情较为危重,且多数患者没有意识,所以,在规范化护理中应该按照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交接班的管理[4]。
1.3统计学分析
40名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予以计算,计量资料(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隔离消毒质量分值及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交接班缺陷指标)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展现,采用t检验形式进行校准。如果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则表明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隔离消毒质量分值比较
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经由管理后,与参照组的管理后进行对比,其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隔离消毒质量分值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见表1。
.png)
2.2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交接班缺陷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经由管理后,与参照组的管理后进行对比,其交接班评分较高、交接班时间较短、交接班缺陷较少,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见表2。
.png)
3讨论
SBAR属于目前十分常见的交接班沟通技术方式,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促使护理人员之间的合理沟通交流,还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使安全性的增强,适合应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领域中,有助于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护理干预工作效果和水平[5]。本研究在急诊重症监护室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经管理后,与参照组的管理后进行对比,其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隔离消毒质量分值较高,实验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经管理后,与参照组的管理后进行对比,其交接班评分较高、交接班时间较短、交接班缺陷较少。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急诊重症监护室交接班质量方面的影响体现在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前所采用的交接班方式,没有具体明确流程和规范标准,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相对简单,而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以明确标准流程和内容,使得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各种注意事项和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综合以上结果,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中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佩佩,方茜,罗梅梅, 等.SBAR沟通模式在术后患者ICU交接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7):149-153.
[2]陈石兰,郭红霞,徐曼曼.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6):123-125.
[3]范晓君,牛玉青,汪雪.探讨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77.
[4]黄霞,彭竹兰,袁珍兰.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7):151-153,157.
[5]闾小勇,季建红.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转出交接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23,27.
个人简介:许卫红,女,出生日期:1983年12月28日,汉族,陕西省韩城市人,
大学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患者与创伤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