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湿化方法在脱机后气切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郑秋月
[导读] 目的 探讨不同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在重症监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
        郑秋月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医院, 安徽 宣城 2425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在重症监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从2019年4月1日到2020年11月1日共20个月来我院诊治的31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温湿化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法进行气道的湿化,实验组采用呼吸机恒温加热器温湿化法进行气道的湿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气道湿化的效果是优于对照组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机恒温加热器温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湿化法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患者;应用效果;湿化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气道【1】。人工气道建立以后会造成人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例如让湿化、加温、过滤的功能消失,咳嗽、咳痰功能完全丧失,防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也会被大大的削弱; 同时,呼吸道经过持续开放的人工气道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如果再直接将干燥的气体直接经过呼吸道吸入肺内,不仅会造成下呼吸道的损伤,严重者还会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强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分散 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的湿度,使气管和肺部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2】。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科2019年4月1日到2019年2月28日共11个月来我院诊治的16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3月1日到2020年11月1日共9个月来我院诊治的15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在45岁到85岁,平均年龄57.25岁;②所有患者均于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通气后常规脱机;③未行肺部及呼吸道手术;④持续使用呼吸机后脱机时间>48h者。两组基本情况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湿化方式
        试验组脱机后采用加温湿化氧疗装置持续吸氧,对照组脱机后采用传统人工鼻湿化持续吸氧。 ① 两组患者脱机后室温均控制在为20~22℃,保证室内湿度为55%~65%。② 气道湿化液均选择灭菌注射用水加生理盐水按1:1比例配置,并且保证每日更换,随脏随换,用完及时添加。所用的湿化用品若为一次性的则每日定时更换,若不是一次性的则每日定时进行消毒灭菌。③ 两组均为持续吸氧2~3L/min,氧浓度为30%~40%,使用气切雾化面罩遵医嘱雾化吸入3次/d,15~20min/次。④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湿化方法:气道湿化液选择灭菌注射用水加生理盐水按1:1比例配置后经推注泵按5~10ml/h持续泵入患者气切面罩湿化壶中,湿化壶连接吸氧装置进行常规湿化;实验组采用呼吸机加温装置进行湿化:气道湿化液仍旧选择灭菌注射用水加生理盐水按1:1比例配置后注入到呼吸机加温装置中,温度保持在32 ~ 37℃,气切湿化壶仍旧接吸氧装置进行氧气吸入。
1.2.2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我科两组患者脱机后2天内的痰液黏稠度的变化、动脉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数值。
        1.2.3 痰液黏稠度判定标准[3]
        Ⅰ度轻度粘痰:痰液在患者刺激性咳嗽后轻易咳出气切管道外,或经吸痰管一次吸引(吸引时间<15秒)后即可吸干净。吸痰后,请医师协助听诊肺部及气道无痰鸣音;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在患者刺激性咳嗽后不易咳出气切管道外,或必须经吸痰管大于一次吸引(吸引时间<15秒)后才可吸引干净。吸痰后,请医师协助听诊肺部及气道无痰鸣音;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在患者刺激性咳嗽后不能咳出气切管道外,偶尔气切管道中可见痰痂,需护理人员及时清理保证呼吸道通畅。于充分吸痰清理呼吸道后,请医师协助听诊肺部及气道仍有痰鸣音。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数据如下表一、表二及表三所示。经检验,实验组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两个项目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表示,三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建立后, 丧失了对吸入气体湿化作用的通道,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以上[4],我科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可能使气道因冷的刺激发生痉挛而使呼吸不畅,增加患者的痛苦。
        3.2使用呼吸机加温装置对ICU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可以使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降低,提高患者动脉血气检查结果中的PaO2结果数值和降低PaCO2结果数值。
        3.3恒温气道湿化避免了传统湿化法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气切患者气道及肺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中采取呼吸机加温装置对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 ,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重症患者的氧疗效果,使住院患者的氧疗舒适度得到大大的提高,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呼吸机是常备于患者床旁的抢救仪器,恒温湿化装置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通过调节旋钮可对加热温度进行快速调节,因此在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兰兰,荣阳,胡晓丹,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X 线诊 断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 68 ~ 69.
2卢瑞存.健康教育对提高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 2) : 147 ~ 148.
3 姜超美,白淑玲. 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34.
4 刘容,陈克芬.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