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已翠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1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5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及肺功能水平。结果: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和PaO2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和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的时机下转换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重症呼吸衰竭;肺功能;治疗效果
呼吸衰竭是由肺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病的病理特点是肺功能不全,导致通气和通气异常,进而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进一步导致患者自身高度代谢紊乱,影响患者部分生理功能。临床上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方式[1]。分为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两种类型,不用的方式治疗疗效不一样。因此本研究以接受治疗的11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对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1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6-88)岁,平均(67.32±3.31)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8-87)岁,平均(66.13±3.15)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建立机械通气气管后,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模式为呼气末正压加辅助-控制模式,采取肺保护通气的原则,设置6-8ml/kg的潮气量,气压气道平台小于30cmH20,氧浓度(FiO2)60%。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达到ARDS控制窗时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达到正常标准后拔管撤机。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气和意识恢复情况。患者达到ARDS控制窗时改为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模式,初始吸气压设置为10~12cmH2O,呼气压设置为6~8cmH2O,FIO2浓度为60%,根据患者的呼吸和血气,逐渐调整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和FiO2值。如果患者病情好转,继续NIV治疗,直到患者病情达到标准并退出机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比较。对两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和PaO2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VC(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和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使用肺功能测试仪进行检测与比较[3]。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和PaO2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png)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该病可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引起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的症状,导致呼吸异常。患者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的现象,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4]。
临床上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两种类型。无创机械通气是利用面罩进行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是利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通气,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具有手术方便、无创伤、感染率低、易脱机等特点[5]。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显著治疗效果,但该方式易引起呼吸机性相关肺炎及相关肺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究,临床上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正确的时间段完成转换,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气道损伤、降低呼吸机性相关肺炎及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且不会形成依赖性[6]。本研究中,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和PaO2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综上所述,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温晓红, 潘慧斌, 戴竹泉,等. 基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模式"的自主呼吸试验流程在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一项混合性队列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06):859-863.
[2] 魏关水. 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和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再次插管率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7):99-101.
[3] 余丽霞, 黄欢. 无创-有创序贯通气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并Ⅱ型呼吸衰竭对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 2020, 034(001):35-37,53.
[4] 王春亚, 赵玉杰, 王小闯,等.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 19(08):100-103.
[5] 王新凤, 杨爱珍, 丁兆勇,等.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NT-proBNP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 v.25;No.278(08):63-66.
[6] 单丽琴, 周庆女, 黄华飞.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浙江医学, 2020, v.42(02):87-89.
作者简介:黎已翠(1988.10.20),女,汉族,四川,护士/主管护师,本科,呼吸
单位:重庆市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