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管理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梁如娜
[导读] 目的 研究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
        梁如娜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医院妇产科一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72例于该院分娩的孕产妇(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行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指标及抑郁情况。结果 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参照组,实验组产程时长较短,实验组剖宫产比例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较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
        [关键词] 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妊娠期抑郁症;孕产妇
         懷孕及妊娠期间对女性而言是人生的转折点,其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均在该阶段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孕产妇极易发生心理问题[1]。具有关报道证实,我国妊娠期间发生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高达20%,同时,妊娠期间抑郁症状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对胎儿及孕产妇均造成严重影响[2]。对此,该研究针对伴有妊娠期间抑郁症状的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管理,提升孕产妇心理状态,减轻其抑郁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孕产妇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6)与参照组(n=36)。实验组孕产妇最小年龄23周岁,最大年龄40周岁,中位年龄(30.22±5.61)周岁。停经时间最短28周,最长39周,中位停经时间(33.62±3.08)周。有初孕产妇21例,经孕产妇15例。参照组孕产妇最小年龄22周岁,最大年龄38周岁,中位年龄(30.18±5.57)周岁。停经时间最短29周,最长38周,中位停经时间(22.95±3.11)周。有初孕产妇23例,经孕产妇13例。2组孕产妇年龄、停经时间、产次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孕产妇产前抑郁自评量表分数≥53分;②孕产妇及其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和目的,自愿参与;③孕产妇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健全[3]。排除标准:①严重妊娠并发症;②精神类疾病史;③护理依从性不足。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告知孕产妇及其家属生理及心理健康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提升其认知能力。实验组行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具体包括:①组建心理健康管理小组,该小组由产科高年资护理人员、助产士、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组成,对入组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小组共同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加以评估,并拟定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流程及环节,通过10~14次(酌孕产妇分娩时间)约谈及活动改善孕产妇不良情绪。同时,由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普及妊娠期抑郁相关知识,并介绍心理防卫突破技巧加以介绍[4]。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记录孕产妇总产程时长。②观察孕产妇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3个月对孕产妇抑郁发生情况予以了解,其《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超过53分为抑郁。③护理满意度应用院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10分制,超过8分为满意、6~8分为一般、低于6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72例孕产妇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产程时长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护理满意度、抑郁发生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产妇心理状态评分及产程时长比较
         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6.51±3.52)分,参照组为(40.28±10.19)分,组间对比(t=7.663 5,P=0.000 0);实验组抑郁评分为(30.22±4.08)分,参照组为(43.66±11.73)分,组间对比(t=6.493 1,P=0.000 0);实验组产程时长(486.38±65.18)min,参照组为(647.15±88.27)min,组间对比(t=8.791 0,P=0.000 0)。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及产程时长数据,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产程时长较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围产期护理满意22例,占比61.11%;一般11例,占比30.56%,不满意3例,占比8.33%。实验组围产期护理总满意33例,占比91.67%。参照组围产期护理满意13例,占比36.11%;一般10例,占比27.78%,不满意13例,占比36.11%。参照组围产期护理总满意23例,占比63.89%。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χ2=8.035 7,P=0.004 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参照组(63.8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部分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等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尤其对分娩疼痛、不良预后、胎儿及自身健康等存在极大忧虑,该研究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形式,提高其知识认知水平,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在妊娠期抑郁孕产妇护理方面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康清华,林燕芬.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对改善产妇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4):175-177.
        [2]  林翔,郑丹,林雪凤,等.我国围产期抑郁症发生率的Meta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5):131-133.


梁如娜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医院妇产科一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72例于该院分娩的孕产妇(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行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指标及抑郁情况。结果 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参照组,实验组产程时长较短,实验组剖宫产比例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较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
        [关键词] 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妊娠期抑郁症;孕产妇
        懷孕及妊娠期间对女性而言是人生的转折点,其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均在该阶段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孕产妇极易发生心理问题[1]。具有关报道证实,我国妊娠期间发生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高达20%,同时,妊娠期间抑郁症状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对胎儿及孕产妇均造成严重影响[2]。对此,该研究针对伴有妊娠期间抑郁症状的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管理,提升孕产妇心理状态,减轻其抑郁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孕产妇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6)与参照组(n=36)。实验组孕产妇最小年龄23周岁,最大年龄40周岁,中位年龄(30.22±5.61)周岁。停经时间最短28周,最长39周,中位停经时间(33.62±3.08)周。有初孕产妇21例,经孕产妇15例。参照组孕产妇最小年龄22周岁,最大年龄38周岁,中位年龄(30.18±5.57)周岁。停经时间最短29周,最长38周,中位停经时间(22.95±3.11)周。有初孕产妇23例,经孕产妇13例。2组孕产妇年龄、停经时间、产次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孕产妇产前抑郁自评量表分数≥53分;②孕产妇及其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和目的,自愿参与;③孕产妇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健全[3]。排除标准:①严重妊娠并发症;②精神类疾病史;③护理依从性不足。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告知孕产妇及其家属生理及心理健康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提升其认知能力。实验组行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具体包括:①组建心理健康管理小组,该小组由产科高年资护理人员、助产士、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组成,对入组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小组共同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加以评估,并拟定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流程及环节,通过10~14次(酌孕产妇分娩时间)约谈及活动改善孕产妇不良情绪。同时,由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普及妊娠期抑郁相关知识,并介绍心理防卫突破技巧加以介绍[4]。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记录孕产妇总产程时长。②观察孕产妇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3个月对孕产妇抑郁发生情况予以了解,其《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超过53分为抑郁。③护理满意度应用院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10分制,超过8分为满意、6~8分为一般、低于6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72例孕产妇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产程时长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护理满意度、抑郁发生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产妇心理状态评分及产程时长比较
        实验组焦虑评分为(26.51±3.52)分,参照组为(40.28±10.19)分,组间对比(t=7.663 5,P=0.000 0);实验组抑郁评分为(30.22±4.08)分,参照组为(43.66±11.73)分,组间对比(t=6.493 1,P=0.000 0);实验组产程时长(486.38±65.18)min,参照组为(647.15±88.27)min,组间对比(t=8.791 0,P=0.000 0)。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及产程时长数据,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产程时长较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围产期护理满意22例,占比61.11%;一般11例,占比30.56%,不满意3例,占比8.33%。实验组围产期护理总满意33例,占比91.67%。参照组围产期护理满意13例,占比36.11%;一般10例,占比27.78%,不满意13例,占比36.11%。参照组围产期护理总满意23例,占比63.89%。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χ2=8.035 7,P=0.004 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参照组(63.8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部分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等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尤其对分娩疼痛、不良预后、胎儿及自身健康等存在极大忧虑,该研究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形式,提高其知识认知水平,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在妊娠期抑郁孕产妇护理方面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康清华,林燕芬.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对改善产妇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4):175-177.
        [2]  林翔,郑丹,林雪凤,等.我国围产期抑郁症发生率的Meta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5):13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