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如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改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单节段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并评价最后一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随访3个月时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改变度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等度数的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前臂功能的改善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尺桡骨双骨折;前臂功能;改善效果;质性研究
尺桡骨双骨折是临床前壁骨折的常见类型,由于尺骨和桡骨的解剖位置上相互毗邻,受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扭转暴力损伤的影响,容易导致尺桡骨同时发生骨折,引起前臂的肿胀、疼痛和活动障碍[1]。临床上此类骨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以及手术治疗等多种途径进行治疗[2]。康复训练是临床骨折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骨折部位功能的重要保障措施,传统观点多认为骨折的康复训练需要骨折完全愈合后开展[3]。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指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更为显著[4-5]。为进一步验证上述说法,以及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早期康复训练改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的影响展开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病史询问、临床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均为首次骨折且位于单侧;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双侧骨折;②先天性前臂畸形;③陈旧骨折;④骨质疏松骨折患者;⑤拒绝接受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10~31岁,平均年龄(15.83±5.26)岁;骨折部位:左侧13例,右侧2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6例,闭合性17例,粉碎性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0~30岁,平均年龄(15.69±5.12)岁;骨折部位:左侧15例,右侧18例;骨折类型:开放性5例,闭合性19例,粉碎性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诊断明确后给予对应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2.1早期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感受,对患者进行心理应激的评估,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心和关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利用前臂模型结合视频讲解的方式,来提高患者对骨折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邀请复诊患者到病房中进行现身说法,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恢复的希望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1.2.2患者治疗返回病房卧床,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播放真人演示的视频、亲手指导的方式来帮助患肢进行相关练习:第1d,用力握拳、屈伸拇指、练习对指和对掌;下床后将患肢以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做肩部的前后左右摆动和水平方向的绕圈;持续2d,每次10-15min。第3-4d,用健肢辅助患肢完成肩前上举、侧上举和后伸动作,患肢肩部主动的屈、伸、内收和外展运动,练习拉皮筋、捏橡皮泥等手指抗阻锻炼。第5-6日,指导患肢开展前臂各关节的用力性抗阻运动、被动运动和器械辅助练习。随后根据患者的个体表现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其强度和幅度随着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加强。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并评价最后一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其中痊愈:患肢骨折愈合,对位良好,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肢骨折愈合,对位较好,功能获得了明显的恢复;无效:患肢骨折未愈合,对位情况不佳,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患者之和占各组的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随访3个月时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改变度数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前臂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等度数的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7d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注:与干预前比较,aP均<0.05。
3讨论
由于前臂是人体最为灵活的肢体,一旦骨折后患者容易因活动受限以及疼痛而产生悲观、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且还会降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遵医行为[6]。尤其是部分患者对骨折康复训练的错误认知,导致患者不愿意早期开展康复训练[7];故本研究遵循现代临床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首先对患者开展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通过降低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来提高患者对本研究的重视程度和依从性。结果显示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的81.82%显著提高到了100.00%,说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尺桡骨双骨折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患肢的关节活动度,提高对骨折端的机械性刺激,有利于骨痂的生长,从而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8]。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肢在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后,其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等反映前臂功能的指标均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显著改善,这与于雪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充分说明了早期康复训练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肢前臂功能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尺桡骨是上肢的重要长骨,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骨折的血液循环,减轻骨折的肿胀和疼痛[10],同时也能够避免肌肉的萎缩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关节僵硬和(或)强直[11],尤其是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肢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借助视频和现场指导,使得患肢能够正确有效地完成相关练习,确保患肢前臂功能的有效恢复[12]。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前臂功能的改善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陶丹丹, 高岩, 王萍,等. 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8):194-195.
[2] 高静思. 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9):201-202.
[3] 金磊.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8,26(23):85-87.
[4] 熊小芳.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3):387-388.
[5] 张慧青, 王亚绒. 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13):109-111,119.
[6] 杨羽芳, 何梦蓉, 吴叶芬.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其护理满意度及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8,47(A01):379-380.
[7] 陈王丽, 刘霞, 董丰琴,等. 康复训练护理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7):186-187.
[8] 熊小芳.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87-388.
[9] 于雪,刘红岩.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在促进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279-280.
[10] 代攀英. 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整体应用效果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8,25(1):117-118.
[11] 陈媛. 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3(15):170-171.
[12] 王翠翠.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27(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