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创面愈合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杨春丽
[导读] 目的:探讨在创面愈合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的效果
        杨春丽
        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2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创面愈合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段抽取创面修复患者48例,根据抽签法分组,每组24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清创治疗,实验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对比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比于参照组愈合效果为62.50%(15/24),实验组愈合效果为95.83%(23/24)较高,结果卡方值=8.0842,p值=0.0044。结论:在创面愈合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将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使创面愈合效果提升。
        【关键词】创面愈合;负压封闭引流辅助

        慢性创面因长时间不能愈合,在愈合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创面不能有效行程完整解剖状态,一般情况下,经治疗10周内不能有效的恢复的创面为慢性创面[1]。包含烧伤后创面、糖尿病足等,疾病特点为难愈合、易复发,使患者湖光痛苦增加,将治疗时间延长,使经济压力升高。临床主要行手术治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将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盖在创面上,采取生物半透膜封闭处理,处于封闭空间,将负压源与引流管连接,第一时间调节复发,有利于创面愈合[2]。
1.基线数据与方法
1.1基线数据
        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段抽取创面修复患者48例,根据抽签法分组,每组24例。实验组:有女性10例,有男性14例,年龄处于21~69岁,年龄均数为(45.35±5.12)岁;参照组:有女性11例,有男性13例,年龄处于22~69岁,年龄均数为(45.26±5.24)岁;在统计学软件中录入相关数据,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清创治疗,对创面坏死组织予以彻底清除,在术后定期实施换药。
        实验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在入院后对创面进行清理,将坏死组织予以剪除,准备相关物品。负压封闭引流敷料,依照创面大小选取合适规格敷料,并实施修剪,留置2根引流管,其长度在30cm左右。透明薄膜具有较高的通气功能、三通接头。负压源维持在-20~-80kPa之间。护理人员需辅助医生对创面实施彻底冲洗,对创面情况进行观察,需依照受损特点实施修复干预,如实施骨折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将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裁剪至大小适宜面积,在创面上覆盖。针对创面面积较大的患者,应共同使用多个敷料,使敷料彻底覆盖在全面创面上,将敷料边缘与正常皮肤实施缝合,将固定措施加强。针对深度创伤患者,需将敷料填塞在腔隙中,在负压引流治疗期间,需对创面分泌物进行冲洗,利用透明薄膜彻底封闭全部创面空间,使用系膜法治疗。在创面封闭工作后,使引流管连接上床头负压源,进行吸引工作,使其保持负压状态,直至敷料变成收缩状态,护理人员使用手触碰敷料,放弃变硬后,需使用引流管引出液体。治疗中护士需重视巡视潜伏,积极观察负压引流装置情况,对引流量进行记录,定时冲洗,负压引流后10小时停止,将敷料取出后,对创面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如新生肉芽较多,可直接缝合;针对创面存在分泌物的人员,需及时更换敷料,在实施负压引流干预,术后将家庭休养注意事项予以告知,告知患者定时回院换药,严格遵照医嘱实施抗感染药物治疗。
1.3判定指标
        对比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系统计算研究数据,(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经独立样本t检验;(%)率计数资料经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组间数据经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创面愈合时间
        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23±2.62)天,参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9.26±2.31)天,结果t值=7.0548,p值=0.0000。
2.2 对比愈合效果
        相比于参照组愈合效果为62.50%(15/24),实验组愈合效果为95.83%(23/24)较高,结果卡方值=8.0842,p值=0.0044。见表1。

3.讨论
        创面可因跌倒、骨折、烧伤造成,部分创面面积较大,且存在污染情况,实施常规清创治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在清创中因大部分创面暴露,冲洗换药时极易发生创面感染,进而出现主观疼痛感,不利于创面愈合,针对此种情况采取和失去病床方法,影响预后效果[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创面效果与创面局部供血不良,组织缺氧,抑制细胞增长等[4]。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使创面内多余液体排除,使组织水平情况得到缓解,将水肿对创面小血管压迫情况予以解除,负压状态下有利于皮肤小动脉扩张,其对血管生成具有刺激作用,有利于创面血流恢复,促进愈合[5]。
        综上所述,在创面愈合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使创面修复效果提升,将创面成功率提升,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的特点,使感染风险降低。
参考文献:
[1]张攀攀,王培仁,唐巍.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ICAM-1、EGF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1,18(1):96-100.
[2]苏顺清,谢汝荣,丁秀梅, 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持续微氧灌注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1,33(1):19-22.
[3]李泽钢.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扩创植皮术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感染创面难愈合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3):29.
[4]王彦赫.八珍汤加味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创面愈合及切口皮肤坏死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35(14):2223-2225.
[5]赵鑫,石新,陈贝,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大鼠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32):5122-5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