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燕惠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陆安高级中学 516400
摘要:心理学研宄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人摆脱困境的束缚,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更是需要亲密的人际关系支持来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和应激事件,并不断提升心理灵活性。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和培养其积极的人格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生 危机心理辅导 实施
引言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崇的今天,应当要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密切重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中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展开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其心理需求与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就实际现状来看,部分学校教育思想仍旧驻足在应试教育层面,严重忽略了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开展,致使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若是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加以疏导,定然会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伤害。基于此,文章针对中小学生危机心理辅导展开研究,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筛选心理危机隐患群体
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了解在校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情况。开学初期,心理辅导室和各班主任一起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隐患的学生群体及时筛选,做好跟踪调查。
二、育人育心,创新传统的心理疏导机制
第一,重视中小学生入学教育。在中小学生步入校园之初,我们要做好中小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中小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接触新的人,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教师要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找到新的小伙伴,并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第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以正确的价值理念来指导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得与失,和同学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三,加大心理疏导力度。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富有使命感,以帮助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主动同中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有效地疏导中学生的异常心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
三、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仅凭课本与课堂开展的指导教学工作,而是要贯穿在小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进行逐步的渗透。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发挥教师疏通引导作用的关键。
教师要利用一切平台开展心理问题疏导,包括校园通讯或者手机群聊等交流方式,使心理教学的模式变得更加具有选择性。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时,其类型和形式的选择应当因人而异,并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而开展。校方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讲座、设计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排解与疏通。同时还要跟踪辅导之后孩子后续的行为、情绪表现,促使心理问题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解决。心理咨询服务的有效开展,不仅解决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开展了心理教育,从而促使心理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四、以多样活动为载体,挖掘心理支持资源
学校心理工作应重点发挥心理教育的预防性与发展性功能,才能将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弱化甚至排除。平时扎实做好心理常规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每天开放的心理辅导室、每周一次的心理广播和心理微信公众号推送、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板报和心理班会课、每学年一次的心理健康周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等不同的活动方式来开展心理教育,将复杂、深奥的心理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中学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第四,团体辅导和个体帮扶相结合,高效地干预中学生的异常心理。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来不断提升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技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定期的心理辅导活动,从整体上开展心理辅导,同时针对不同异常心理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使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心理帮扶。
五、实现家校联动,优化家长教育方式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家校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活动的统一性。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针对的家长会,和家长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并且介绍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干预措施,使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为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还可以建立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与高度贴合,这些都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有效的帮助。
结束语
总之,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对其心理多加关注,使其成长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是每一个监督人的责任,也希望通过各方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成长环境。当然,各项心理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呵护。只有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真正杜绝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金焕,黄喜珊.中小学生抑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2):4-6.
[2]孟四清.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J].天津教育,2021(01):8-10.
[3]甘露,刘晓红,彭卓.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J].四川教育,2020(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