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寅生 冀振元 李杨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高等院校的三项基本职能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提升科研水平的研究,最后一项则是服务于社会,这三项职能分别对应教育、科研与形式不同的专业培养。要想在研究型高校内创设出一流的专业,需要从国内众多高校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借鉴经验,避免重走其他高校走过的弯路,积极研究在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与不足,并以此为戒为研究型高校的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与措施,这里就这些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研究型高校;专业建设;路径选择
前言:为了创设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高等院校,我们国家给予高校各种鼓励与支持。各高校也在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积极的探索,其中对于研究型高校的一流专业建设更迫切,基本在把这一任务当做主要工作来抓。研究型高校要想获得瞩目的成绩,需创建优势专业,专业是高校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专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使其学校备受关注,在一流学科创建中要注意师资队伍的力量、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一、专业建设是什么与加强其建设的必要性
1、什么是专业建设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会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让社会的需求与高校的培养有了相交之处。一个专业的构成需要从对人才培养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科的设计和课程的体系等方面着手。这些方面不仅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重要的任务,高校应该给予重视。一个专业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缺乏必要的布局与基本条件,不可能拥有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团队,也会直接导致一流专业建设的失败,没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学校势必将无从谈起,所以一所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切的重心,没有好的专业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使得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之路变的曲折。只有注重专业教学水平,在教育改革目标的引领下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才能让专业建设水平获得有效提升,也才能增强研究型高校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专业建设中的错误认识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专业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发生着改变,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出现新情况与新问题,让一流专业的建设的不足之处显现出来。
首先,认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分别是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的任务,让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被忽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而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全面,由此而认定学科建设远远大于专业建设,无意间降低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视度,对于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其次,在高等院校虽然对于专业建设有着计划和安排,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更多的高校认为专业建设是各个院系的任务。其实,从表面看各个专业是在各个院系中,如果把专业建设的工作下放到各个院系,势必会让高等院校对于专业建设的管理出现缺失,让学校的规划、指导等等方面的优势消失。
最后,高等院校把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当做专业建设,使得一些高校在专业建设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在实际建设的调查中不难发现,难以达到一流专业建设高效推进的预期目标。
3、高校内加强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所高等学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拥有好的专业,并且与学科教育相协调。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一个好的学科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专业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目标,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建设的推动力将越大,所以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水平是呈正比的,学校培养出的本科生的水平越高,其研究生的起点也就越高,同理本科教育的水平偏低也就不能拥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最终延误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有效进行专业建设的方式与方法
为了促进高等院校一流专业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集中相似专业,促进集群化发展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可以把内容相近的几个专业集中到一起,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这就是所谓的集群化。它的建设思路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并且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在学科方面的配置以及自己的文化与传承,让专业的结构得到优化,并且对这些专业进行统一的建设,还可以一起管理。集群化让专业建设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的同时,也让其建设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有助于专业建设预期的目标的达到。
采取集群化有助于专业建设成本的降低,是因为这些专业基础是相近的或背景是有联系的,可以选择出一项基础较强的专业来引领与促进这一类专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专业建设中专业间的优势是互补的,结合当下的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的条件、经费等实际情况,会有效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限定规模注重质量,优化集约优势
把专业建设从过去的扩大招生规模、专注于招生人数转移到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中来,不再以招收更多学生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质量提高中来。在具体实施钱,应做积极调查,对于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做积极的优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专业建设的必要方面。一个专业的优劣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材使用等等都有一定关系,所以高等学校要对有限的资源做合理的安排、利用,以期待激发出最大潜力。
3、在专业建设中集聚化的优势
所谓聚集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或时间里,人口或物质做到高效的聚集。高等学校的聚集化则是指利用一切可利用条件,以促进本专业的最强化,达到提升知名度的目的。这是让生源有效拓展、让高校知名度大幅度提升的最有效方法。
要提高高校知名度打造特色专业,要从专业的性质入手,通过总结来展现本高校内一流专业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打造充满个性与特色的专业。总结出吸引学生、有助于其日后发展的因素,引领更多学生投入到本专业的学习中来。
一个充满特色的专业会是学科的有力支撑,而一个学科又能对于高等院校的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想拥有好的专业建设,不仅要有好的学科支撑还要打造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于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优势,才能本学校、本专业充满竞争力。
4、做好专业融合,达到集成化的预期
这里所说的集成化,是把高校中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借鉴优点助力于一流专业建设,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其实对专业进行集成化建设还有一个好处,在于树立榜样作用,通过榜样式的示范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也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集成化专业建设的作用如同经济特区,集中各方面的资源或经验促使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专业快速崛起,再通过专业的异军突起带动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学科则又可以带动一个院系、一个高等院校的影响力,再通过学校的影响力招收更多优秀学生,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的实践让高水平的人才数量增加,对于一流专业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所高等院校要想成为研究型院校,首先要拥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专业,并且对于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区别与联系有正确的认识,意识到专业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同时,集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融合本校的优势和竞争力,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发展中来。
参考资料
[1]陆芳.河南省地方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思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3):14-15.
[2]王志刚,杨令平.应用型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20(Z1):16-18.
[3]王婷.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以N大学为例[J].教师,2020(3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