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诺咪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摘 要: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作为融资筹资的交易平台在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资本市场的出现使得全社会的闲置资本通过市场机制流入到价值较高、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中去,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机制为这种社会闲置资本高效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资本市场机制的重大问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促使资本流向更具价值或资本运行效率更高的企业中去,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率效果的重要载体,对内外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从而进行相关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字: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质量
0引言
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以法规强制要求的形式进入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制度内,其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以美国的经验来看,许多企业实务界与理论界专业人士对法案的合理性与是否达到了其要求的目的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讨与检验,形成特有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我国法规颁布时间较短,由于可用数据及研究阶段等客观限制,使得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存在很多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本文主要研究问题就是解释与讨论内部控制是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法规出台后是否确实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等诸多的疑问。为完善内部控制理论,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资本市场体制做出贡献[1]。
2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目的和目标分析
目的理论采用需求-动机-目的这一哲学逻辑来解释目的发展的全过程,目的、任务和目标三者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目的在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目的是需求者的目的,为了实现目的,有时需要委托专门的执行机构或执行者,这时目的就变成了执行机构或执行者的任务,当执行机构或执行者对任务加以分解、筹措安排,使之成为可行的计划时,任务便变成了目标,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如果目的的需求者和执行者是同一个主体,那么,目的、任务和目标是目的实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如果目的的需求者和执行者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目的、任务和目标既是目的在不断阶段的表现,又是在不同主体间的表现。目标是任务的具体化。运用该理论对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目的与目标进行分析,从目的与目标这一行为的直接动因做出分析,可以从本质上对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理论关系做出深入的思考与讨论[2-3]。
2.1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目的分析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与成果的信息,是伴随着经济交易而产生的。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管理者通过签订一种不完全契约的形式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委托管理者对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进行管理以增加经营效率,而所有者保留对资源的剩余索取权。管理者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利己行为的动机,在所有者与管理者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所有者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能限制管理者不合理行为这一问题,要求管理者对其提供经营的信息,以供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评价[4]。
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之前,所有者作为生产要素的拥有者,把资源投入企业中。因为所投资的生产要素无法进行高效流通,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个人收益最大化就是企业的权益资本最大化,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此时投资者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但是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制度背景之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发生转变。与传统企业所有者这一投资者相比,现代投资者投资决策更加灵活且流动性更强。
2.2内部控制信息目标与会计信息关系的分析
从这一角度分析内部控制信息的目标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会增加本文讨论的全面性。内部控制信息的目标应是内部控制信息提供者的目标,由国内外的准则法规规定来看,内部控制信息的提供者均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现代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信息的目标就十分明晰,即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报告目标[5]。
管理者希望通过对会计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来想投资者公开其私人信息,希望使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率。此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共同构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内部控制信息的目标应有加强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作用。
3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作用分析
从内部控制的要素属性说明和讨论了内部控制要素属性从整体上满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以此说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之间目的与目标的“相契合”。在理论分析中提出,财务报告系统应包括会计系统、记录的范围和性质以及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错误。那么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与外部审计系统所投入的资源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是与子系统的产出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从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营业收入、采购与生产业务循环的角度详细说明内部控制在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说明内部控制是如何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6]。
3.1内部控制对整体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保证作用
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可以把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内部控制完全内嵌与审计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内部控制综合目标的阶段。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可能仅局限于审计计划中所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整体。内部控制目标的三分,主要指的是框架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说明。虽然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不断的扩大与发展,但是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目标是它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替代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具有保证作用。
3.2内部控制对具体业务循环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保证作用
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的业务。由于销售行为中存在赊销赊购等行为,大大增加了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的不确定性。销售业务循环的控制可以分为六个控制目标:销售收入被完整记录,销售收入被及时入账,销售退回销售折让被正确处理,应收账款的完整和安全,采购业务可以看作是销售业务的反向交易。是用付款或者承诺付款的方式获取货物或劳务的过程。采购业务循环的目标可以分为五个:不相容职务分离,请购程序和预算管理,批准的采购支付应是合理的业务活动,购入货物验收,完整记录采购业务情况。公司销售信用政策背的到严格的执行。
4结论:
高水平内部控制对与会计信息具有保证信息可靠性的作用。从经济理论方面分析发现展开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具有相同的目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内部控制制度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时刻伴随着会计信息重大事件的发生,那么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对内部控制各要素分解与讨论,其与会计信息产生过程密切相关,在理论上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会保证可靠性高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凌邦如,林敏. 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来自沪市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5(18).
[2]胡曲应,卢晓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2).
[3]胡明霞.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2).
[4]朱永明,孙旖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7(24).
[5]叶陈刚,裘丽,张立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J].审计研究,2016(02).
[6]黄小琳,陈关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绩效—基于行业聚类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