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娥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教研教改逐渐成为高职院校适应时代发展,服务社会经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抓手。然而在教研教改的实践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的实效性。而教师基础能力的薄弱是高职教研教改问题形成和出现的根本原因,容易使教研教改工作难以切合时代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整体需求。对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开展教研教改工作的现状,探究教师基本能力与教研教改工作的内在联系,提出教师基本能力提升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研教改;教师基本能力
引言
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国现代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思想及新的道路,唯有通过教研教改的方式,才能使现代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求。而我国高职院校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研教改的过程中,却由于教师基本能力的不足,导致教研教改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教师在教研教改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基本能力提升的方式和策略。
一、高职院校教研教改中的问题
首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已经深入到各大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然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或教师依旧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思想及方法的影响,缺乏对学生群体的充分把握与认识,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错位,进而致使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高职教师、领导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普遍将教学目标与本科院校相联系,进而致使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难以服务社会、发展经济,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彰显。其次,过于注重“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能够发现,我国高职教师在教研教改的过程中,偏向于现有理论的应用和分析,缺乏对“专业特性”、“学科特点”、“院校资源”的分析和探究,强调西方教育思想、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入和整合,忽视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关联,导致教研教改的成果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无法切实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理论素养,甚至使教研教改工作沦为形式。最后,缺乏协调沟通。虽然高职院校在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的过程中,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教改工作计划,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及“活动安排”等工作内容,然而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却缺乏协调交流与沟通,导致教研或教改工作存在“各自为营”、“各自为政”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教研教改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师基本能力与教研教改的关系
高职院校教研教改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多个方面,但教师基本能力的缺失和薄弱是影响教研教改工作质量的根本原因。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教师基本能力主要指教师为顺利完成任务,而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建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原理”、“知识”,调动学生热情的本领,具体包括评价能力、反思能力、协调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互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及知识加工能力等能力。在教研教改工作中,教师如果缺乏“反思能力”,将导致教学目标不够准确系统,譬如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的方式,能够确定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缺乏教学反思过程,将导致教学目标依旧维持现状,依旧以本科教学目标为主,难以结合人才培养现状,优化教学目标体系。而缺乏“评价能力”,将导致教师难以充分地认识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及方法的内涵,无法从专业特点、性质等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理论”、“教学技术”,进而影响到教研教改工作的效率。
至于缺乏“协调能力”,将会导致教师忽视自身与其他教师、院校领导在工作开展中的联系,过于关注自身的教研教改状况,难以获取新的建议、思想及理念,无法提高高职教研教改工作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三、高职教师基本能力的提升方式
结合教师基本能力与教研教改工作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能够发现,教师基本能力薄弱或缺失是导致教研教改工作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为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需要从提高教师基本能力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师管理机制。
(一)提高职业认同感
高职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才能积极地、自主地反思教育教学过程、问题及特征,才能结合院校特点、专业特征及学科差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在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过程中,院校领导应理解、尊重、关心教师的教学成果,鼓励教师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状况,帮助教师获得职业成功的快乐和体验。此外,院校领导还需要提高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视程度,强化教师的获得感和归属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院校领导需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使其积极地反思自身的不足及传统职业教育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更新职业教学理念
高职教师的评价能力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更包括教师理解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特别在新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科特点和教育需求的层面,对其进行评价和认识。但结合实践研究结果,能够发现,教师评价能力薄弱的基本原因是教学理念的落后。对此,高职需要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补齐相应理论知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评价学生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抓手、有目标。法国教育学家贝利曾指出教育理念的滞后,将导致评价环节、过程及质量受到影响,只有正确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譬如在学生本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会以学生的发展诉求为抓手,评价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及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优势,提高教研教改的针对性。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教师协调沟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对提高高职院校开展教研教改工作质量,拥有较为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教师基本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式,推动教师的自主发展,使其在管理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下,积极与其它教师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共同体,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协同、沟通能力。譬如高职院校可通过优化监督机制与评价体系的方式,将教师评价,转变为小组评价,提高教师参与小组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交流。
结语
高职教师的基本能力是影响教研教改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提高高职教育成效的关键和基础。对此,高职院校应结合教研教改的主要问题,探究教师基本能力的提升策略和方法。通过提高教师基本能力的方式,优化教研教改工作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调查问卷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6:43-46.
[2]罗筑华,刘升学,王汉青.一流本科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教研教改项目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2:63-64.
[3]李晓静.工科院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09-111.
作者简介:邓爱娥(女;1986.04),民族:汉,籍贯:湖南郴州,学历:研究生,职称:中学二级,毕业院校: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旅游管理,研究方向:旅游,工作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