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劳动教育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黄菁
[导读]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智育
       黄菁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智育、德育、美育以及体育等其他四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传统教学中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导致课程建设存在很多不足,不利于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劳动教育要求以及学生成长需要构建更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本文主要对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作用和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体系;作用;方法

       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出台了多项关于劳动教育的措施,强调学校教育中需要将劳动技能和劳动观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将劳动教育引入到教育体系中,并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形成系统性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学生热爱劳动,并能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培养学生们的自觉劳动和勤奋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劳动教育问题的统筹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特别针对现代学生劳动意识薄弱以及认知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劳动教育开展需要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完善组织结构,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保证课程机制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整体研究体系,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理顺课程结构,促进劳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劳动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可以提升课程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效果,实现对劳动主题课程资源的全面统筹和规划。
(二)有利于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通过多种课程建设,将劳动课程作为教育载体和媒介。如果劳动课程的建设片面、盲目、散乱,会导致劳动教育中无法保持清晰的思维,教育实施缺乏目标。通过劳动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对课程内容的顺序以及各要素进行合理布局,完善课程流程,能够形成明确的劳动实施思路和流程,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开展教学,使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有序进行。
二、劳动课程建设创新途径
(一)强调劳动课程开发
       学校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需要以社会为基础,提升劳动实践教育作用,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和空间,充分调动各方的劳动积极性。首先,加强对基础课程的建设,学校要结合劳动教育需要每周设置一课时的劳动技术和劳动实践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开展手工、烹饪、茶艺等多元化的劳动课程和实践[1]。同时结合学校的区位和专业等鼓励师生加强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比如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开展劳动课程建设,针对我国各个传统节日设计劳动教育主题,使劳动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创新劳动教育途径。

此外,加强社会课程设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专业的劳动教育技术,并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劳动技能。比如可以开展家政服务体验活动,商场服务一日体验等课程。通过学校课程与社会的对接,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社会劳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二)加强劳动教育机制建设
       学校在劳动教育中需要始终坚持以小见大,与生活贴近以及效率性原则,为了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可以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格局,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和能力。首先,在学校劳动教育中构建劳动教育管理机构,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各学院的院长以及书记等为劳动教育实施小组的组长,其他负责人担任组员,共同完成劳动教育工作。由劳动教育小组自行制定劳动教育方案,并定期召开劳动教育专题会议,对一段时间内的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分析,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统一推进,解决劳动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劳动教育创新。同时建设劳动教育制度,结合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制定科学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从课程设计、课程活动实施以及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最后,由学校出面邀请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家长等参与到学校的劳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学生提供劳动学习和实践机会,构建劳动课程的新格局。
(三)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对劳动课程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需要转变传统劳动评价方式,打破原有的书面评价模式,可以采用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成果展示以及劳动创新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丰富劳动情感。同时在劳动评价中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劳动学习以及劳动实践的实施记录、阶段性总结,在评价内容方面需要融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以及社会劳动多个层面,保证劳动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2]。在劳动的主体方面也不能仅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还需要综合家庭劳动教育、社会评价以及劳动实践单位等多方的评价进行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通过多元化、全过程以及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劳动方面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意识。此外,通过劳动评价评选出劳动模范,并在学校的官网首页、宣传栏、广播站等加强对劳动典型的宣传,在学校形成赶、比、超的良好劳动教育氛围,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组织,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劳动教育要求,学生的劳动表现情况等,结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各方力量共同完成对劳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劳动课程建设作用改善劳动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劳动教育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正确劳动观。
参考文献:
[1] 刘嘉秋.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模型初探[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11):51-56.
[2] 邓登洪. 试析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对策[J]. 速读(上旬),2020(11):196.
作者简介:黄菁(1986- ),男,壮族,广西河池人,助教,工学学士,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电路设计
项目来源: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中的研究与实践(GXXDZD20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