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GIS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夏小裕
[导读]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
        夏小裕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357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通过相应的实践教学还可以让其清晰明了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加直观的对地理信息系统知识有系统性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教学
        引言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和见解,以沟通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但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只是一味地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往往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想法,甚至少数教师在课堂中几乎与同学们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情谊,还可以让其掌握和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
        一、科学合理分配小组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这门学科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是相对复杂并且难以理解的,因此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抗拒和恐惧的心理,因为地理系统原理知识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相关知识较为繁琐[1]。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才能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并且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详细的解析,例如: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围绕地理信息的组成部分,设立相关问题。并且将全体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为其分配相应的小组,例如:(1)将性格开朗活泼的同学与性格内向敏感的同学分为一组。(2)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分为一组。(3)将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同学与几乎没有地理基础的同学分为一组,通过上述的分组,可以让每位同学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通过问题的设立可以培养他们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接下来的任务型教学作好铺垫。
        二、基于教材分配任务
        现阶段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堂,教师多数以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为主,在课堂中几乎与同学们毫无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会大大降低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还会限制其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不能激发他们自身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但随着任务型教学的出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掌握相关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点有着大体的了解,还可以让教师能够提前给学生分配相应的成员,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汇报。例如: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之前,可以为全班同学分配相应的任务,第一组同学可以收集和调查相关地形信息的内容。第二组同学可以收集和调查相关水系信息的内容。第三组同学可以收集和调查相关道路信息的内容。第四组同学可以收集和调查相关植被信息内容。将本节课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同学不同种类的任务,一方面大大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进而锻炼其收集信息的能力[2]。

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子信息设备,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选择的任务应该尽量集合生活实际,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存在的地理信息知识,从而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经过准备阶段的完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于相关信息材料的收集和查找。在课堂中,可以小组汇报和总结的方式有秩序的进行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其他同学针对这位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补充和整改,并进行反思。在同学汇报完毕的同时教师挑选几位同学找出其汇报的优点和不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可以进而培养自身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让其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提升自身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汇报和讨论中来,向同学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理论,帮助他们解决相应的问题,适当的进行点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对于自己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任务型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让同学们提高自身的地理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不断学习的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和完善。
        四、课后总结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应该预留一些时间针对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打分,教师应该给予表现良好的同学适当的嘉奖和赞赏,针对表现较差的同学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激励[3]。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知识的信心和斗志,从而对待下一次的任务认真积极的完成。还可以让其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课堂表现较差的同学制定自身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为其涉及更加新颖的任务,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变为课堂的主人,深刻体会地理文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提升自身的地理成绩。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方法作为近几年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本身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其自身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测绘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婷,成伟.任务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6:245.
        [2]黄晓君.地图学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17-118.
        [3]李航飞,陈世发,杨林,肖艳.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国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观察,2019,824:87-88.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YB13   项目名称:“互联网+”时代下慕课资源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