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以及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越强。此外,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存在互补效应。本章的研究结论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判断会计信息可靠性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靠性
0引言
当前会计领域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研究,大部分聚焦于解决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管理者可能迫于一定的压力或者预期目标,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将导致代理成本增加。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集体利益,因此管理者借助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掩饰盈余操纵的行为,以避免利益相关者觉察。因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其报告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公司预期对社会道德的追求存在潜在的联系,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约束盈余管理行为,使提供给投资者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和可靠。公众投资者实际上将公司提供透明的财务报告视为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在道德观视角下,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将更加真实客观地报告其盈余信息,较少进行盈余管理。
1 研究现状
从现有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将盈余管理作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主要衡量指标。近年来,国外学者已关注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而我国学者对这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少数学者从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或以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但尚未有研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发挥治理作用的[1]。此外,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都受到企业内部代理关系的影响,而股权结构不仅直接影响代理问题的形成,同时还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动机和表现情况,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其报告会计信息可靠性越强。此外,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存在互补效应[2-3]。
第一,分别从道德理论和企业声誉理论两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丰富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对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究了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第三,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详细地的分析,并通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4]。
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实质,不应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任何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投资者提供具有决策价值的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应以可靠性为前提,在可靠的信息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以实现真实公允地反映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告信息除反映管理者对企业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还是企业对外部投资者受托财务责任履行的展现。因此,可靠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与商业道德有着较高的切合度。道德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为是企业道德意识和追求的体现,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而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高质量会计信息不仅企业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还是企业对管理者道德自律实现的一种表现[5]。
企业声誉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战略投资,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的实现。而盈余管理会给企业声誉带来的潜在损害,因此,基于提升企业声誉的战略动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避免不道德行为给企业声誉带来的损害,进而会约束其盈余管理行为。对于已拥有较好声誉的企业而言,为了避免声誉资本的流失,以及通过声誉积累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也会主动关注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维护其长期累积形成的企业声誉。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决策时更能够保持诚实守信,遵守道德规范,其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3 股权结构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履行是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效应的发挥依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选择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而这些问题均受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关系和企业控制权分配的影响。当企业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时,将会面临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掏空上市公司的局面,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使得投入社会责任方面的资金减少,以谋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当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参股股东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时,参股股东则有能力影响企业的决策,以改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股权结构治理可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治理效应,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可能存在互补效应。然而,股权结构治理作为一种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本身也能对代理问题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
股权结构治理通过将企业的控制权分配给少数几个大股东,通过建立内部牵制关系,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绝对控制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内形成了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进而缓解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冲突。股权制衡关系可以限制大股东迫使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的调整,以选择性地披露会计信息等隧道行为,通过约束利益驱动的盈余管理行为,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即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可能存在替代效应。综上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治理效应会受到股权结构治理的影响。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作用既可能表现为互补效应,也可能表现为替代效应。
4结论
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其报告会计信息可靠性越强。此外,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会受到企业内部代理关系的影响,因此,本章对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究竟是互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交互影响存在互补效应。此外,本文还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反向因果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本章的研究假设进行重新验证。
参考文献:
[1] 王海妹,吕晓静,林晚发. 外资参股和高管、机构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2014(8):81-87.
[2] 王加灿.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年报及时性——基于 OLS 与分位数回归的证据[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03):58-68.
[3] 王霞,徐怡,陈露.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甄别财务报告质量吗?[J]. 财经研究, 2014, 40(5):133-144.
[4] 王晓巍,陈慧.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 管理科学, 2011, 24(6):29-37.
[5] 王雄元,陈文娜, 顾俊. 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基于 2004-2006A 股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检验[J]. 会计研究, 2008,(12):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