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婷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中,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在中考中也是需要参加考试的科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科学也提出了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理念。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初中科学教师对科学实验进行恰当的改革与创新,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进而拓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关键字:初中科学实验;新课改;改革创新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有着充分的好奇心,会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初中科学课程作为知识拓展类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课堂中通过实验可以为学生展现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奇妙现象,以及多种多样的科学变化,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与未知性,让学生不断产生探索的欲望。但是当今的初中科学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在遇到实验教学时大多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再加上课堂本身的时间限制,教师很难在课堂中为学生详细展示实验内容,不仅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学生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本文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创新教学理念,针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一、对初中科学实验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认知能力相符合,首先,在学生接触科学实验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要适中,并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环节,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其次,在学生开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之后,教师要注意科学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通过前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将问题逐步升华,并且问题之间要紧密相连,有一定的衔接性。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设计恰当的实验方案,学校提供进行试验的设施,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科学实验,并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与描述,最后得出恰当的结论[1]。
二、优化初中科学实验的创新
(一)采用分组实验
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创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首先,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分组实验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认知与记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细胞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而不同的细胞他电业不尽相同,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一次只能一个学生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会将课堂进度拖慢,还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观察细胞。
而分组实验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以前后桌或者学习小组的的方式进行分组,然后将要观察的细胞分别放置好,让每个小组轮流观察不同的显微镜下的细胞,并规定一定的时间,当一轮观察完成之后,小组轮换观察没有观察过的细胞,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教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信,提高课堂效率[2]。
(二)采用验证实验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科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往往先让学生清楚认知实验步骤,在对实验进行论证,这样做虽然可以使学生的实验过程更清晰,但是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固化,只会按照老师罗列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验证,很难进行思维发散。教师忽视了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主体性,只是机械的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发散能力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使学生难以提起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科学的本质就在于对世界的探索,若是在课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实验的本质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重视科学实验中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科学知识的探索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3]。
为了提高科学实验的质量,吸引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注意力,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设施,为学生创设具有吸引性的实验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得出最终的结果。例如,在学习“水的浮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集中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乒乓球、棉花球、鸡蛋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对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到水中后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寻找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什么因素有关。在学生进行完实验观察以后,每组派代表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项,教师要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之后在学生观察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浮力的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三)采用实践操作实验
课外实践操作是初中科学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实践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未知内容的好奇心。初中生正处于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端正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态度,让学生充分认知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实验,勾起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造力,巩固并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完“水的浮力”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同样重量的物体形状不同能否浮在水上,寻找家中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如用相同大小的一团面,一个揉成球状,一个擀成片状,放到水中是什么养的结果。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内容,增强对于课堂知识的认知。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实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不断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主体性,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使初中科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贵荣.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路径实现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1):56-56.
[2]李祖庆.试论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消费导刊,2013(2):205-205.
[3]田静.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