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中文体改写的要求及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任美玲 姆勒地尔·吉勒克拜
[导读] 初中写作训练范畴下的改写教学作为其中的具体教学手段之一
       任美玲  姆勒地尔·吉勒克拜
       伊犁师范大学 835000
       伊犁师范大学 835000
       摘要:初中写作训练范畴下的改写教学作为其中的具体教学手段之一,其功能在于能够使初中生快速的掌握文体写作、语体写作、叙述形式、叙述角度等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以写促读,加深学生对教学文本的阅读理解。其中作为改写教学训练的途径之一,文体改写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据此笔者针对文章体裁、文学体裁的不同文体,提出了立足文本、忠于原文、行文协调、合理想象、表达新颖等文体改写的具体要求,并对教师提出了增加对文体改写形式及要求进行专项教学的建议,力求让文体改写更高效的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写作;文体改写;要求;策略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中改写的相关要求,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描述,其“课程内容与目标”部分对第四学段的写作给出了 8 条目标与要求,其中第 6 条中提到,第四学段的学生要“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而关于改写概念的定义,2018 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做出了相关界定,即“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这其中,改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包括文体改写、语体改写、叙述角度改写。而文体改写作为改写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更能够锻炼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在此意义上,文体改写的研究也就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文体改写教学现状
(一)学生文体意识不强
    笔者曾在初中语文部的八年级、九年级各实习一学期,在此期间,对于文体改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文体的相关特点知之甚少,而相应的文体意识更是淡薄,这种教学情况对于文体改写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对于文体的相关概念只是一知半解,对于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更是概念混淆。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他们不能够很好地按照作文的文体要求进行写作,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大都“四不像”,记叙文中的六要素往往写的不够全面具体,议论文观点的表述模糊等等,此类的文体问题层出不穷。学生在面对文体改写时不知从何下手,不清楚相关文体改写的具体要求,在面对文体改写要求时,经常会出现文体转换之间的混乱。因此,增强学生相应的文体意识成为了更好的进行改写训练的关键一步。
(二)教师缺乏文体知识讲解
       通过实地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们的文体知识素养还有待加强,平时的写作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文体训练。经统计得知统编本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其中包括不同文体的课文有 180 余篇之多。教师没有给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讲授,让学生熟知不同文体之间的特征,以及文体转换时需要注意的要求等,这就导致学生文体概念知识混淆。因此,在文体改写教学进行前,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全面的讲授有关文体常识,引导学生完整准确的解读文体改写要求。
二、文体改写教学要求
       经过对新课标及教材的分析,初中生所需要掌握的文体大致包括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两大类文体。不同文体之间进行改写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文体特征以达到具体的改写要求。
(一)文章体裁改写要求
       首先,学生在面对记叙文改写时,最需要注意的是改写后的作品要忠于原文的人物与事件。但在忠于原文中心事件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并不意味着不能对文章进行相应的修改,而是可以对原文的故事情节、场面细节等进行合理的增补或删减。比如由于篇幅限制的原因,记叙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再或者是自然、社会环境的等描写,在这样的情境下,改写者可以对原文省略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补白。

而对于一些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当性的删除,进而使改写后的作品结构更加紧凑,让读者读罢有焕然一新之感。
       其次,议论文的改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忠于原文的论点,不可随意篡改作者原本的观点,否则改写出的议论文将背道而驰成为一篇跟原文毫无联系的新作品。在忠于原文观点的基础上,改写者可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拓展延伸,补充相应的论据材料。再次,说明文的改写要注意忠于原文说明对象。改写者不能随意更改原作者的说明对象,不能偷换概念,指鹿为马,可适当的增加说明的途径及方法,运用恰如其分的说明手段来进行补充说明。
       还需注意的是,以上文章体裁之间的的改写是相互串联的,并不是作为独立体而单一存在的。在改写过程中都可夹杂其他文体的表达方式,还可适当的添加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表达手法,让改写作品在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还能让改写后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性和欣赏性。
(二)文学体裁改写要求
       除了文章体裁的改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外,文学体裁同样需要遵循相应的改写要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之间不同的文体改写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样,文学体裁的改写依然要在熟知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熟练的转换。比如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前者是写人写事为主的完整故事的叙述,后者注重情感上的自然抒发,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这两者文体之间进行转换时,就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文学体裁的改写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选择改写题目时应注意尽量选取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篇章进行改写训练,避免选取过难或过易的题目。
       综上,在对不同文体之间进行改写时,其首要目标是要明确各自的文体特征,在两者互换时,使得改写后的作品能够表达出原作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进行内容再创作写出新意。
三、文体改写教学策略
(一)循序渐进进行文体改写教学
       纵观初中三个年级的改写训练任务,则会发现七年级侧重记叙文为主的内容改写,此时教师应注意要为学生在选题上严格把关,不可随意选择,最好给学生明确的题目要求,在讲清楚其改写要求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八、九年级则侧重不同文体之间的改写,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前后两种文体的特征,找寻恰如其分的改写途径。因此,在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时,教师的文体改写教学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有针对性的文体改写训练,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前提下逐渐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进行专项文体改写训练
       反观初中命题、半命题作文,其中写作要求中大多会写“文体不限”,可学生熟练掌握的文体屈指可数,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说明文不像说明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初中生只有在掌握多种文体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写作中自由、灵活地做到“不限文体”。因此,教师只有进行专项文体改写训练,让学生熟知各类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改写要求。
(三)改写教学途径多样化
       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文体改写训练时,要充分发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180余篇不同文体的课文示范作用,以范文为训练资源库,通过命题式、半命题式指导学生完成文体写作训练。除了统编本教材的利用,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观察不同文体的表达风格,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最终达到读写互促的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