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电力企业营销工程的改进研究 刘宝东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刘宝东
[导读] 摘要: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传统营销模式下单纯的等待商机,而是利用互联网+这一精准营销的利器,创造商机。
        国网黑龙江省红兴隆电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155811
        摘要: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传统营销模式下单纯的等待商机,而是利用互联网+这一精准营销的利器,创造商机。那么,供电企业要拥有定量思维、相关思维、实验思维,找到营销的精准数据,构建属于自己的营销数据库,进行互联网+ 电力营销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企业;营销工程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的平台作用,创造“直通服务”“告知服务”“互动服务”手段,如电费缴费积极推广以网上国网、电力微信公众号等线上 APP 为主的“互联网 +”缴费手段。
        1.互联网+在营销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1.1 互联网+助推某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近年来,供电公司实施乡村电气化智慧用能项目,不仅改变了以前粗放用能方式,还通过电力数据提供增值服务,带动了某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供电企业结合该水产养殖产业运营数据,开发电力数据增值产品,动态监测全产业链发展情况,为政府精准决策和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供电公司对接政府部门和重点企业,围绕该水产养殖、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挖掘电力数据增值产品与服务,深度调研该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状况,抽取一千多家该水产养殖产业链用户,关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量数据,深入分析养殖产量和能耗、加工流通及贸易、餐饮消费等情况,编写并发布《2019-2020年该水产养殖产业深度调研与电力经济分析咨询报告》,科学评估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产业展望和发展建议。
        应用全面实时的用能数据以及养殖产量、平均成交单价等数据,监测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分析产业链协同发展情况,站在电力视角预估区域产业发展形势,为该市政府机构和企业准确掌握该水产养殖产业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1.2 互联网+挖掘数据潜能开启光伏市场
        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供电公司互联网中心获取光伏发电数据分析报告,作为光伏电站精准运维、科学调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掀开了数据赋能、商务拓展、增值服务的大幕。
        自2015年该县第一户光伏发电并网以来,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日益下降,光伏新能源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此,该县公司深入贯彻数据驱动理念,充分整合电力大数据资源,积极挖掘电力数据价值、倾听业主诉求,科学搭建光伏监控服务模型,实时推送发电信息、上网信息、停电公告、消纳占比,全力构建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良性互动生态圈。
        下一步,该公司将根据客户诉求持续完善数据产品功能,拓展服务范围,科学分解工作任务,按照先大后小、以点代面、全面铺开的思路拓展市场,开启光伏拓展市场新篇章,助力公司提质增效。
        1.3 互联网+实招降损增收提质效
        为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某公司以“精益管理、挖潜增收”为主线,集中开展“反窃查违降损增效”专项行动。该公司健全考核机制,将反窃电、线损管理等指标纳入乡镇供电所负责人月度评价工作,激励推动各供电所深入查找不足、补齐短板,确保工作落地见效。以高损线路、高损台区、计量在线监测和客户举报为切入点,结合同期实时线损、用电信息采集、营销稽查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远程锁定窃电、违约用电高风险客户,并组织辖区供电所“反窃电小分队”开展重点摸排。同时,该公司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通过供电服务微信群、区委公众号、走村入户等方式,积极向电力客户讲解电力法律法规、窃电行为危害及安全合法用电知识,树立全社会依法用电、依规用电意识。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组织开展用电检查9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单5000余份,查处窃电、违约用电户19户,追补电费及违约电费86.66万元;8月份台区达标率为92.96%,环比提升了0.38个百分点,不仅有效遏制了窃电行为,营造了良好的用电秩序,还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挽回了企业损失。
        2.互联网+时代下电力企业营销工程的改进
        互联网+电力营销”是一种“数据驱动型”电力服务产品全周期运营管理机制。它融合互联网思维,采用“大、云、物、移”技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围绕服务全业务流程,打造一条前端触角敏锐、后端高度协同的服务链,推动服务渠道之间、前端后台之间、相关专业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电网企业向主动创新型现代营销服务模式的转型。
        2.1渠道建设
        实施渠道全接入,搭建一体化渠道协同运营平台,将所有95598网站、手机APP、微信、支付宝服务窗、短信、现场移动、自助设备、营业厅等线上线下渠道全部统一接入,开展渠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实施渠道一体化运营,在省客户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开展内容、服务、营销活动和IT技术的一体化运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快速提升客户体验。根据客户渠道偏好,实现服务产品个性化推送,并保持渠道间服务体验的一致性。细化客户触点管理,以移动化、互动化的方式,在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一方面实施营销活动,一方面完成对其行为轨迹和需求的细致采集。
        2.2数据协同
        数据资产规划由运营监测部门牵头,受公司数据委员会委托,各专业部门配合,实施企业数据资产规划,实现数据标准统一、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挖掘支持和数据安全管控。基础数据集成,由信息通讯部门负责,根据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企业级基础数据平台,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整合。与第三方公司开展合作,采集多维度全方位的市场及客户信息,如银行、证券、国家统计局、电信运营商等,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来源,并为各专业应用提供公共服务。数据动态更新,实施客户基础数据和营配调数据的同源管理,建立“多岗维护机制”,根据业务应用需要开展市场信息、客户标签相关数据采集,提升数据可用性。
        2.3客户管理
        数据转换管理制定营销策划主题,例如,客户渠道偏好、产品偏好、内容偏好、负荷特性、社会关系、风险信用等。按照主题分析的要求进行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存储。标签体系管理,建立客户标签库,对标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电力客户特征和业界通用分类方式,建立标签目录,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将客户某种共性特征以数据模型的方式固化为标签,形成动态管理的标签体系。客户画像管理,根据客户属性及行为信息,对照标签定义,对符合规则的客户进行标记,形成丰满的客户画像,为实施精准营销提供数据基础。
        2.4服务协同
        提升基础服务对传统基础业务进行提升,适应移动互联环境下客户对服务渠道、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变化。开展并落实O2O业扩办电、基于电费风险的电费业务优化、基于LBS的自助故障抢修等业务。缩短业务时限,降低经营风险建立信用档案,与人民银行、芝麻信用等征信机构开展企业、客户信用信息的合作。围绕客户信用,识别高价值用户并进行培育,为今后创新服务产品提前布局。实施市场拓展,实施市场拓展潜力客户全过程服务,近期主要聚焦在电能替代业务。面对开放的售电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利用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展能效服务、能源保险等增值服务。
        3.结束语
        中国经济结构转变速度加快,导致能源企业出现了新的变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亟需电力公司提升电力供应效率,且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电力公司有关工作进行的高效性。另外,电力公司需要紧抓互联网发展得机遇,积极构建互联网+电力营销体系,促使电力公司服务更加便捷与智能,充分满足社会和用户对服务的各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胡瑾明.“互联网+”背景下的供电服务创新[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2):74-75.
        [2]王琦,张纪杰.“互联网+电力营销”提升客户优质服务感知度[J].农电管理,2020(10):38.
        [3]杜雅静.互联网+下的电力营销服务策略[J].农村电工,2019,26(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