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田辉
[导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能使物理课程的教学不断深化,

        田辉
        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能使物理课程的教学不断深化,教师要把传统模式的物理课堂转变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学科的实验属性,使课堂氛围变得富有生活气息,变得更易于高中学生接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就能提高我们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课堂实践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只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将新课改改革真正的落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想得以进化,就需要把生活化的元素渗透到课本教学中,整体的教学模式才会更健康,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物理教学更紧密的联系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眼界。
一、打开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大门
        物理教师首先要花心思把所要讲授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安排和设计,并与生活紧密相连,不断改变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方法,不断促使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有所感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开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大门。物理教师要把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进行重新组合,以生活为切入点,把需要传授的知识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要有灵活性与多变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看到问题的本质。物理知识的学习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显得尤为抽象,也更理性,不易理解和接受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领进物理殿堂的大门。根据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课本的物理知识、现象和问题,答案实际上就存在我们的身边,真相离你我并不遥远,学生的好奇心会更多地被激发出来,会把学习的热情更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把物理这门学科学得好,教学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摩擦力》这一节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前预设一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当中来,比如“关于摩擦力你有哪些体会”’、“你知道的有几种摩擦力”等等,这些学生都入手容易的问题,只要平时注意观察生活,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可以成功地把学生带入到这一堂课的学习中来,也还原了教学的本质。事实上,教师就是要带领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前面做实验,学生是作为旁观者在一旁观看,如同看其他人在演电影或表演节目一样,现在教师把真的实验变成开放式教学性的实验教学,以前教学的难点,以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分工协作,共同设计每一个步骤,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就会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挖掘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取得成功,就要使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接地气,或者说更实用。首先,物理教师要把生活教学的观念引入到课堂中来,不断进行磨合和实践,这样才能使物理教学整体沿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可以把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相连,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觉得兴趣盎然。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领域。生活化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理解和消化,并愿意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所以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动手思维和实践意识。物理这门学科离不开实验,尝试分组实验教学,实验证明可以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越来越深厚,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事物的好奇心,都想对事物的答案探个究竟的驱动下,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也要抓住时机,把学生向物理学科研究的深处引导。


        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中,老师就可以以教材为基础,把生活中发掘出来的与之相关的素材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用生活中的常识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从让学生体会加速度的概念,从而能够更容易和深刻地理解自由落体的规律。教师只有不断挖掘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资源,才能给物理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才能促使学生将深奥的物理知识从浅显的道理入手学习,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来,不断地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验,把原本传统的课件转变为对生活化素材的发掘和问题设计,最好加入与之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变得更灵活,把枯燥的物理学科融入到生活中来,所以说,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不失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来的学习物理的好方法。
三、组织生活化的实验探究
        我认为物理这门学科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物理实验部分,这也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教师也要将这一点好好利用。只有把实验更生活化才能打开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也更能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物理教师不能纸上谈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实验与生活的结合点,使得实验课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熟悉又新鲜,使得学生不断地向知识靠拢,通过实验一步一步地引发思考,主动愿意动手实验分析结果,分析实验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学好物理课程。只有不断地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学生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老师也可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进行每节课知识的延伸,把作业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从生活中来寻找课堂知识的答案。我认为,教师只有更科学地安排物理的课外作业,才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慢慢帮助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通常比在课堂上有了问题直接问老师要有更好的效果,毕竟教师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这才是教学根本的目标。
        比如,在《电阻定律》这一节中,教师也可以把生活化的实验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让学生前一天准备一些日常用的到的材料带到课堂上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电源线或者开关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初步明白电阻率和电压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短路是怎样一回事儿。学生自己动手就会加强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记忆,也能更高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生活化的课堂就是在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拉近与课堂的紧密联系,给学生学习陌生的知识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这样才能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到有趣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来。,新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更愿意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加深学生对物理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不断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愿意坐在课堂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缩短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高中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会更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渴求。从另一个角度也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打造一个生动有趣、活跃开放的物理课堂,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从而慢慢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
        综上所述,新课标大背景下,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模式也是提上了新的日程,也对这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的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以生活为切入点引入到课堂中来,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把不易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越来越吸引学生加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来,只有这种更接地气的教学氛围感染到学生,学生才愿意到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现象,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从而进一步推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怡秋.“生活化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实践探究[J].高考,2021(09):35-36.
        [2]沈明.高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1):70.
        [3]吴士全.生活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2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