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鸿业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涵盖了众多的技术,具有综合性,可以实现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作为较为新颖的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发展。故此,在本文中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以此为电气工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方向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从多岛自动化向系统进行了转变,对于新型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不仅实现了通道共用与功能互补,而且还弥补了多岛自动化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之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与监控。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早在200年前人们对电磁的研究便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电气工程得到发展,且电气工程也有了大的方向,小的分支,特别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下,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电气生产方式是无法满足基本要求,为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需要从人工操作逐步转变为智能化操作与自动化,而在此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诞生。从整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可将其划分为两点,第一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的发展下互联网得到普及,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也能与他人打破时空限制沟通交流。第二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与软件技术交互:严格意义上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依赖于软件与编程语言的,以此实现对机器的控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会用到CAD制图软件对电路加以设计,利用C语言对机器控制,形成了人—软件---计算机控制—机械运转的过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交互,真正形成自动化操作。
2、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自动化水平至关重要。因为能源系统规模非常打,所以假如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往往会影响其它节点,事故范围会有所扩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分离。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消除故障,实现对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调整,是提高供电系统供电质量的重中之重。换而言之,自动化装置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与安全,电厂的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无法与自动化装置相互分离,单纯的依靠人工手动进行调节往往离不开大量的人员,甚至还会引发事故。作为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在相关语言的应用下,不仅更加标准,而且也能减少错误率,减少非标准语言的缺点,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的灵敏。
正如上文所言,现阶段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点,通过计算机可以将管理控制系统进行集成,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同时,分布式控制能将众多的系统进行整合,形成全新的控制技术,完成大系统的整体优化,也能将大系统划分为独立运作的小系统进行同一控制,实现对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做好标准化通信网络。当然,这项技术更多的适用于能源系统,即便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从某个意义上分析,还需完成电厂的自动监测,针对指标展开研究。
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的策略
从不同的层面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是目前的关键,笔者结合认识,从下文中提出了几点策略。
3.1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而言,在工业发展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因缺乏专业型人才,所以导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收到影响。特别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清楚的了解到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仍旧存在不足,相对滞后,所以要想真正推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那么则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对此,在招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人才时需要选择高学历、高水平、高素养的人才,提高准入门槛,且要加强培训与教育,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推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还要选择计算机人才,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这样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更加稳定。
3.2 应用信息技术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以表现为主的社会,不仅要提高运营效率,而且还要提高质量,如果缺乏专业的人才与全面的计划,那么则无法做到安全生产,甚至还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为受到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当前电气工程数据传输与自动化中存在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对此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正确的思路作为指导,对信息与需求加以分析,在科学规划中实现技术监控,完成系统的整合,这样才便于信息能够及时的传输,与网络结合互联。
4、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从整体上分析,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概述为两点,第一是实时仿真系统,因为性能系统比较大,所以无法测试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更谈不上现场测量,仿真系统将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利用实时仿真系统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新型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而且还能为柔性传动提供要求。当然,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仿真系统的引入能够以动态化进行负载控制,也能为接下来的模型构建提供技术,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能源系统的集成度,增强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二是配电自动化技术。现阶段我国所采取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模式符合国际上所提出的标准,也实现了软件与传输网络的整合,负荷预测可以采取神经网络,潮流计算可以采取虚拟潮流算法。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电缆与架空线路是主要的供电方式,虽类型上不同,但是配电网主要涉及到了电源、自动化设备、网络结构,可以依据不同的形式形成不同的配电网。第三是实现数字化与自动化的结合,两者的整合形成了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动态,可以将各类信息加以整合,形成精确性的整体,并将各类信息纳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与网络相互整合。第四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通用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自身的通用性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性,可以保障企业网络结构内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通畅性,也能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特别在对自动化系统加以网络规划的时候,可以让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处于较为系统与标准的范围之内。
5、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要想真正推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的有效性,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热情与精力进行探索,还要利用网络传播与交流。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当前的社会已经迈入了全球化时代,只有实现国家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解决各类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要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加以重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从根本上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也实现了转变,呈现出多样性,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仍旧存在缺陷与不足,还需不断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武克轩.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5):46+10.
[2]郭朝江.探究电气及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0(15):185-186.
[3]谭志宇,宋爱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02):22.
[4]谢振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研究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0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