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吴永甲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吴永甲
        安徽宿州灵璧实验学校    2340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坚持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目标。因此在教育中需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保持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1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来说还比较小,但是已经具备自己的思想,比较追求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应注重遵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适当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通常情况下,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具备害怕的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        中是常见现象。不仅如此,部分学困生已经完全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作业全凭借着抄袭完成,当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都会躲避提问,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转变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树立平等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同时,教师也要放下身段去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数学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这不仅能够促使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拉近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学        困生喜欢数学教师,进而喜欢上数学学习,长此以往能够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2 鼓励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
学困生的产生不仅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教师因为学生成绩差而忽略他们,使学困生变得越来越自卑,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教师要真心关爱、尊重每名学困生,帮助他们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另外,学困生成绩差难免会存有消极情绪,他们可能会从心底里感觉自己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教师应该打消他们这种想法,用真心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师在数学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心和尊重,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学生的用心良苦,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得到相应的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得到相应的缩短,也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得到放松,这样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便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同时还会对数学的学习,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的学习往往会希望揭开其中的神秘之感,进而使对数学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思维培育,有效转化学生思维定式
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维定式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转化数学学困生,一定要在思维培育上下功夫,将学困生的僵化思维转变为举一反三的灵活思维。如我们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变换已知条件与求解结论的顺        序,让学困生做一个简单的变式题训练;还可以让学困生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及时发现思维问题并进行纠正;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或视频,弥补农村初中生视域狭窄的缺陷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也可以举行一题多解的比赛,引导学困生从不同角度和多个层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要针对学困生经常出现的解题错误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学困生进行的强化训练应是他们在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点、错误环节,而不是整个问题。

另外,还要提醒的是,对学困生的强化训练要控制适当的量,否则学困生在题海战术中必然会出现思维疲劳和懈怠,形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4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强化学困生成功体验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所提出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        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或者是来衡量学生,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并不公平,还会阻碍学困生发展。具体而言,通过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学生,学困生很难达到,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学困生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其一,教师可以将作业进行分层。学困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没有累积充分的数学知识,通常情况下只能够完成最为基础的作业,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设置最为基础的作业,这样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困生抄作业的现象,还能够强化学困生学习成果的体验。其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时,对于基础的问题要多多向学困生提问,为学困        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增强学困生数学学习信心。
5 加强学习方式指导,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转化学困生,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逐渐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初步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同位角等内容,并记录其中不懂的内容,使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活动。其次,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要求学困生做好课堂笔记,并进行课后检查活动。教师还要监督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在课后进行系统化复习,借助表格、图表和知识树等方式建立知识的内在关联。学困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准备相应的错题本,让学生记录和整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从课前到课后的学习方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知识学习难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够明白自己解题中的错误,确立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6 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沟通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从小陪伴学生们长大的人,即便是学生到了初中的学习阶段,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仍然是不能忽视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们是非常长远的,甚至能起到延续的重要作用。所以,如果发现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遇到了困难,并        且已经有了成为学困生的趋势,家长和教师都不能放松,各位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和学生的家长取得沟通,让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要及时地把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从而真正实现教师和家长共同携手,给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这样一来,可以让家长和教师的关系更加密切,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的关注和关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进行学习,能让孩子们把自己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表达出来,更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共同想办法来给孩子们正确地引导,对孩子们数学学习信心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孩子们稳定的发展和提升。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从做好学困生转化出发,教师也要正确面对学困生,保持充足的耐心,及时指导学生,在主动与学生沟通中掌握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逐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秀荣.不抛弃,不放弃——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0(02):214-215.
[2]肖晶.浅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87.
[3]赵艳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路径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91+93.
[4]覃美娟.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