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峰
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
摘要:高中数学是中学教育最后一个阶段中占据教育教学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升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知识的教学活动方案。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进行中学教育和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学科素养的融入。本文对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概述,并针对如何基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来提高我国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际应用和教学效率,提出了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设计思路和方案。
关键字: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和科学相关领域已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其全面性发展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将现代化高中数学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融入到现代化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时的一个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各个专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科内部的抽象性、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数学构造、数学建模、数学运算和对数据分析,学科内部核心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校和普通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水平。新时代课程标准标要求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基于各个学科的综合核心素养而展开,基于各个学科综合核心素养的新时期我国普通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得其课堂教学任务的实施开展更加有效,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促进广大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一、巧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高中数学的抽象理解能力
高中数学内容相较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而言更加的晦涩难懂,也更加抽象,因此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有更加严格的要求。高中数学中的抽象主要指的是从数量关系、图案关系等中能够得到一些概念与概念的联系,从事物具体内容中得到普遍和一般的规律,并且能够通过数学符号或专业术语表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巧设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思考和想象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沉浸于教学情境,从教学情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得到数学本质。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本科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但函数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并不是教师用语言简单描述后学生就可以理解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函数的概念,我们先通过这样一个实例来看一下函数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内容。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多媒体屏幕,大家来看,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了20秒落到了地面上。炮弹的射高是840米,那么炮弹高度跟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来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思考和想象时间和射高的关系,同时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到,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类相关的教学设计时,通过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恰当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沉浸于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让学生思考更加专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抽象理解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
二、遵循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高中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学生而存在。”学生的主体性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关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想能够使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以求最大限度打造让学生满意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长期对各个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的观察和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收集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进行前期的素材收集。通过收集到的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将其进行整理归类,然后根据整理结果选择最优的方案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等差数列”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老师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自己所处和学生个性化的特征与学生所处的差异,对其进行差别化的教学设计。比如,教师在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就是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学习偏好来对其进行课堂内容的分类和编排。“同学们,我们前面就已经好好地学习了等差数列的一些基本概念,今天就需要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推导。比如等差数列:0,5,10,15,20,25,,大家都有机会清楚地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一等差数列的相互变化规律,但是大家能步能根据这个数列的变化规律来推出它的通项公式呢?”教师在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他们的学习状态来及时地改进课堂地授课进度和内容。
由上可得,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改进现有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这种遵循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下进行探究、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构建探究教学,培养学生高中数学的数学建模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探究式教学即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能力来自行发现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高中数学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的科目,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来学习,那么有很多内容学生其实都难以有切身体会,无法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推理、论证过程。因此要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建构、推理和探究过程去。
例如,在进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自主探究课堂的方法,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这节课的课堂学习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我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是圆与圆可能有哪些位置关系?一共有多少种位置关系?可以将你知道的位置关系通过画图或者模型搭建出来吗?可以找到这些圆的位置关系可能存在的生活中的实例吗?”
通过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活动中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教学任务,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来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同时探究式教学中还包含学生之间知识交流和分享,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胡典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框架的试卷测评研究——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2):18-23.
[2]邵贵明,胡典顺,柳福祥.论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对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6):46-50.
[3]张维忠,徐佩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建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3):349-354.
[4]罗小兵,巫仕俊,任芳.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文献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20(10):75-77.
[5]王冬琳,赵静,孔祥铭.面向贯通培养项目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模型研究[J].高教学刊,2020(29):76-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