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慕华
渤海大学
摘要: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开展靠科技,科技的提高靠人才,人才的培育靠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家的发达强盛离不开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能源。“推动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不均衡现象等是人们多年来呼吁解决的难题,但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本篇文章将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现状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农村教育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育资源分配现状、农村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现状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通过收集全国各地学校名录,将其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制作而成了全国县级教育资源分布数据的颜色分辨图。如下图所示。
全国县级中学分布图 全国县级小学分布图 全国县级幼儿园分布图
本图中共汇集了24万多条教育资源相关信息,将全国县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分布的颜色分辨图进行叠加,可以看出我国县级教育资源分布的相关特点以及总体状况。其分布特点如下:
(一)从全国县级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数据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表现为东部较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沿海发达城市最为集中,而西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西藏地区教育资源极为匮乏,与东部中部地区差距较大。在总体数量上东部要优越于中西部发展水平欠佳的地区。
(二)我国教育资源在同一地区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对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教育资源分布的颜色分辨图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案和解决措施。
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引发农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是提高社会整体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可以有效阻断贫困在一代又一代之间传递,而且可以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滔滔不竭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差距,教育投入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呈现东中西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另外,同一地区的城乡教育的投入也存在差距,这使原本就比较落后的农村教育发展更加滞后,进而产生多种问题。
(一)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
由于城乡办学条件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将孩子转入城市中接受教育,这不仅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还造成了在生源质量上城区优中选优,农村劣中汰劣的现象。而学校的发展又和接收的生源有着利益互动的关系,生源的流失更加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许多农村学校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农村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二)生源减少导致农村学校教学出现“超小班”“多年级并上”“缺年级教学”等现象
由于学生数量极少,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只有个位数,教师有时候不得不将两个年级的学生合并在一个教室进行授课,同时农村儿童年龄不集中,导致农村教学中缺少某个年级的教学现象频繁发生。
(三)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经考察部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娱乐设施严重老化,例如某些学校操场东西两侧的篮球架已经严重生锈;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娱乐设施,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体质发展,与现在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部分农村学校的操场还是泥土地,一到下雨,下雪天,路面泥泞不堪,让孩子们根本无从下脚;教学房屋也破旧不堪,甚至可以说是危房;孩子们的午饭是采取从家自带,到学校进行集体加热的形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自行去煮饭房取饭盒;冬天,学校没有暖气,但是为了保暖就只能在教室里安装炉子,由学生自行带柴火,自行生炉子取暖,这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且学校未配置正规的消防器材,易发生难以预料的火灾。其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条件落后。和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器材严重缺乏,且农村学校未安装校园网,网络覆盖率低,这也严重阻碍了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有图书室,但是图书藏量少,具有临时拼凑性,只要是书学校就拿来充数,教材资料都陈列在图书室中,而且大多数书籍都十分陈旧,即使是这样学校仍用一把锁隔开了学生求知的眼睛,学校图书室可以说是尘土的世界,形同虚设。
(四)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再加之农村学校生源质量偏低,家长工作也不易展开,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多会倾向于选择城镇学校,或者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行政单位工作,很少有教师愿意来农村学校教学。随着年轻教师纷纷转向城市,老教师不断退休,乡村教师队伍不断缩小,又没有青年教师的加入,农村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又因为农村学校中的老师大多是以前民转公和早期的中师生教师,都已是中老年教师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当今课改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有所出入,还停留在“唯分数主义”的时代,以考取高分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也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滞后于城市。同时还出现“一师多教”和“术业不专攻”等现象。农村学校教师数量缺少,有的教师一人教授多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合格教师资源不足。另外,还会出现教师教授的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符的现象,但由于教师数量缺少,不得不进行教学,这也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问题的解决策略的探讨
(一)加快经济发展,保住生源
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太过于落后。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大,人们为了谋生,借助于城市化的发展而走向城市,而造成农村不管是人口还是生源都急剧减少。为解决生源流失问题最根本还是发展农村的经济问题,所以政府部门要大力实施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把农村村民与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一体化。不断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吸引社会闲散资源投向农村,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推动乡村经济不断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跟得上,才能留的住人口进而留得住生源。
(二)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设施是开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以及又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完备先进的教育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农村学校生源的回流。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其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农村学校教舍等基础设备,增添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改造教学危房,建设学校食堂,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新的体育运动设施,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例如,引进一些电化教育设备,像多媒体电脑,自动投影仪,手动幻灯片等教育设备。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是一方面,而“教”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学”的主体在于学生,而“教”的主体则是老师。要想解决农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到农村学校中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首先,针对当前农村学校中教师普遍素质低下,专业能力不强的情况,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广大农村教师都能接受在岗培训,鼓励其提高学历层次和师范技能。
结语: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公平则成了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愈发严重,这给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现象厄需解决,农村学生的教育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此,呼吁政府,高校,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