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兰雪梅
[导读]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兰雪梅
        泸定县海螺沟中学;四川省  甘孜州  626100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有很大差异,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学习知识,了解到知识要点,同时将自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标注出来,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显著的作用效果,能明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确保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促进个性化教学
        在初中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前资料便于他们课前学习,加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很好地摆脱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展开个性化的学习,显著提升学习知识的便携程度。课堂传授知识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不能很好地分层教学,全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课程规划和步骤没有差别,不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落实分层教学,让学生自己掌握课前学习的主动权。基础较好并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通过相应教学平台进行分层次的学习,使得自身学习进度得到有效加快。但是学习能力较差且基础不好的学生,应该加强学习知识架构,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实时调整学习计划,更进一步地理解知识。在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环境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很好地自我把控学习状况,最终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避免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会在课堂上单方面的为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造成了学生学习不积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其不仅是实现了教、学时间上的转变,更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需要自觉地进行知识探索。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可以清楚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拓展分析等方式来掌握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需要尽可能地自己解决,或者是与同伴交流解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也能强化学生各项能力发展。
        (三)互动性更强,学生积极性提升
        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动”起来,这种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动”中交流、碰撞、提升。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这种互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以针对疑惑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辅导的针对性会更强,这也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这一模式下也鼓励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交流互助,学生的主动性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出现了很多“小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抽象性是数学本身具有的特征,尤其是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点所呈现出来的抽象性特征更加明显。

初中数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注意丰富原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尤其在学习立体结合方面的知识点时,更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实际融入到课堂中,举例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有关的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日常玩的魔方,让学生在观察魔方的过程中分析正方体边与面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上面动画演示的功能,将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对角线与各面夹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随后教师可以为正方体的某一边赋予一个固定值,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周长与面积。上述教学模式中积极将生活实例融入其中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正方体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对于引发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翻转课堂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探究部分,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按数学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小组间展开丰富热烈的讨论。同学间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优等生带一带学困生,还能缓解班级内学生数学能力两极分化的窘境。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课本中编排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做数据统计调查,绘制直方图,进行课题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下发微课视频资料,供学生自学使用,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按7人一组进行划分,教师带领学生深度探究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课后作业布置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统计自己所在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家庭全年收入支出费用数据、所在城市最近10天气温起伏变化波动走势、所在小区75岁以上年龄老人占比统计。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探究中加深对数据统计的理解,感受到数据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为学生将来学习高等数学、大数据等数学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三)学生展示及教师总结
        当学生完成小组合作讨论以后,教师要引导各组学生派出一个代表,将自己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各组学生在讲台上演示相应的习题解决思路,以此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检测环节的题目进行思考,并根据这些题目指引学生在解决三角形的角、边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处理三角形边角关系时,要正确地进行边角表示;(2)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解第三边取值范围时,应该保证第三边大于另外两边差的绝对值,同时第三边要小于另外两边的和;(4)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时,需要考虑是否有两种情况。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翻转课堂下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评价的意识是翻转课堂的主要优势。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在不依赖教师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展开检测,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学习改进的地方。学生自己有初步认识之后再向教师求教,可极大缩短答疑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指导他们作为评价工作,可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并将最终结果与目标相比较,评价自身学习情况。学生自身评价配合教师评价可进一步确保评价内容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总之,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实施都是存在必然的两面性。针对“翻转课堂”新教法的实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改进、优化,力争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翻转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俞昕.例谈翻转课堂模式下数学选修课程教学[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5).
[2]汪岩.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0).
[3]吴小庆.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