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杰锋
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油川小学 浙江省永康市 321306
摘要:现阶段,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事业中关注的焦点,推动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不断提升,同时也促使教学事业发展更加成熟。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助学生自主发展;增强教学设计弹性,营造学生科学精神成长空间;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让学生体验担当和负责等,是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之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再仅仅着眼于应试分数的提高,而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不断创新。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其实现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提高,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还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发展了能力。
1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学法指导,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框架》中的自主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理想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评价教学效果的落脚点。尽管“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属于微观层面,但它对整体的教学设计具有引领作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多专注于具体的数学内容,尤其偏重知识层面的目标,少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授人以鱼而鲜授人以渔。
1.2教学缺少兴趣引导
为了培养小学生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就需要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学生没有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受到传统教育学习的影响,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尽管这种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成绩,但是却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再加上没有教师的相应指导,缺乏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动力,又使得数学课堂气氛很无聊,进而阻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2.1营造教学情境,体现数学意义
教师需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习来说,生活性更加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实际案例,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讲授小学五年级“小数教法和加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进行分配角色,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顾客想要买一个本子和一支钢笔,本子的售价为3.5元,钢笔的价格打完折后为20.8元,顾客询问售货员一共需要多少钱,此时售货员就可以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给出答案。
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思想,对学生后期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
2.2开展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实施游戏化教学,在班级中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如果教师使用灌输式的方法,每节课都在千篇一律的流程中“填鸭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出现抵触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应当把握住其喜爱游戏的各年龄特征,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上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寻求获胜之道。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能够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兴趣,而学生对于游戏的胜负欲则会支撑着其不知疲倦地探索更多方法提升数学游戏来赢得更高的分数。
2.3合理布置课余的数学探索实践任务
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如果能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则有助于运用放松、愉悦的情绪状态来对待数学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实践探索任务,要求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所需的数学学习材料,启发学生运用敏锐的数学思维与视角来解决生活问题。小学生经过启发与锻炼,对于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将会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与认知。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数学教师首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如下生活化应用题:“小红的家距离学校比较远,因此小红必须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与放学。经过测试发现,小红乘坐公交车到达学校平均需要20分钟,并且已知小红的家距离学校4.5千米。要求小学生计算出小红乘坐的公交车平均每小时可以行驶多远的距离?”经过分析可知,这道题要求学生计算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对此,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实际测算来探索距离、时间与速度这几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自主求解。小学生在完成上述课余探索任务时,对于行程问题就可以形成较深的印象,成功达到了激发其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兴趣的效果。
2.4服务课堂教学,多元开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不能围绕数学史而教学,而是要使数学史渗透服务课堂教学,多元化开展。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板块“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在《解简易方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一步明确未知数的意义,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教师要通过《你知道吗?》的教学实践,不断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应用思维与创新思维,不断推动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串联,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再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要贯穿于数学课堂,根植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或是教师三言两语的引入,或是教学课件中的涉及,不断在教学中发挥数学史的应有之义。
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并且把学科教育落实到实处。另外,小学生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意,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始,落实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应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77.
[2]秦丽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424.
[3]高美凤.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读写算,2019(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