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中心小学 贵州 安顺561007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迎来更高的发挑战,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学习科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部分小学生对于这类建议基本是处于被动、被迫的接受状态,不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去思考、去参与。对此,便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合适而科学的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能有效将学生引入知识彼岸的坚实桥梁便是合适而精妙的提问,这也是联系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纽带,是学生开展高效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深度学习
引言
在小学数学中高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1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与质疑,建构个人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包括蕴含于其中的问题解决方法、思路、思想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这也与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的四维目标一致。
1.2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采取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能获得数学知识,但是,学生所收获的也就仅仅是知识。如果采取问题解决教学,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在探究知识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技能、归纳总结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就感,能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提供动力。
2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分类及教学模式
2.1把握思维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思维规律,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变成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通过把握思维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思维脉络,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此外,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思维规律,同时要帮助学生激发多向思维。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他们在考虑数学问题过程中,通常通过形象思维去判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去考虑事情,避免学生的思维格式形成一个定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2.应用幽默导入语言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逻辑的紧密型、语言的准确性,但同时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问句来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一个呼啦圈到教室,紧张地问学生,今天老师的妈妈给老师一个任务,让老师量出这个呼啦圈的长度,谁能帮帮老师啊?这样学生就会以一个英雄的角色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说,哎呀好巧,我的包里竟然有一根绳子,那我们来试试这根绳子可不可以量好不好?通过这样的亲切交流和逐步引导,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数学课的导入。
2.3把握教学时机,有效引导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引导期间,要认识到错误往往意味着发现与创造。小学生在解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效的解题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试错的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期间,会出现错误问题。在学生的内心之中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学习情感,在过程中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强化自己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在科学探究以及创新思索之后,有效掌握数学课程学习的快乐,此时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更富有吸引力。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期间,为保障学生对基础定理的理解、记忆效果,在实践教学阶段,要应用自主探究的形式,给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边长以及正方形边长特点的机会。边长相同但是底存在差异,面积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课程探究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会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期间,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解题,当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之后,显然是跳进教师提前设置好的陷阱之中。教师让学生在错误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解析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碰撞的机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究。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能牢固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
2.4尽可能创造问题,借此激起学生兴趣
数学教师提问学生便是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能被调动,使其好奇心被吸引,进而让全体学生都主动而踊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顺畅地将一个个教学任务完成,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教师自身也对这种学生没有问题的状态很满意,便迅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然而学生在此过程中欠缺了参与及主动的探究,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再进行深度挖掘。
2.5多角度解读信息
要充分理解所给的数学信息的含义,才能明确信息的要求,进而建立问题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为此需要多角度解读、转化数学信息。其中,解读数学信息就是理解信息所表达的含义,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比如“张老师比教音乐的老师年龄大”除了字面的含义以外,还可以理解为:张老师一定不是音乐老师。数学信息转化就是将信息“翻译”为其他的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创新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林,贺慧,张燕.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56.
[2]李菁菁.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巧分析[J].读写算,2019(3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