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现状及解决办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王龙光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为学生接受系统化学习的基础阶段,

        王龙光
        福建省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 东山3634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为学生接受系统化学习的基础阶段,其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涯的主要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把握,避免过于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是过于简单,不能那个切实的形成知识要素,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学生写作之后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指导和批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实现生活化的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现状
        引言:小学语文习作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以生活为中心,把作文写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生活环境作为主要的写作对象,让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力,强化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征,让写作教学课堂活跃起来,通过生活化的运用让语文教学更加的贴近生活和现实,增加学生的熟悉感,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的生活化教学也能可以方便教师寻找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人等多方面的描写,增加写作的形象感和立体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进行主观表达。但是,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生活化指导还存在很多不足,不仅在教学形式上缺少系统化、科学化的构建,而且教学内容上也和生活相背离,没有整体性的教学规划,教学目的性不强,形式化较为严重,缺少教学内涵和实质,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因此,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育者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现状
(一)作文教学模式僵硬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学模式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和不足,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过于刻意和僵硬化,导致教学内容刻板枯燥,缺少教学的活力和趣味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的更新,在传统观念的枳晧和束缚下,难以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全面和深入的认知,更忽视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导致教学模式缺少创造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教学功利化的一面,过于强调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仅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
(二)作文教学方式滞后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和普及,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渠道,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以及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延伸自身的情感体验。但是,现阶段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有良好的运用,作文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学方式缺少变通性和时代性,无法在根本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也不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趋于固定,把写作教学局限在了教材内容和教学纲要上,缺少作文教学的知识延伸和课外拓展,忽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一味的照本宣科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压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积极性,导致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创造力和热情[1]。
(三)作文教学内容单一
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而言,要想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其主要前提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控和细致化。

教学内容是学生展开作文教学的核心和主体,因此,要求教师要以生活化为基本点,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往往对书本内容照搬照抄,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优化,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而且枯燥,缺乏创新性和新鲜感,学生在进行作文描写时缺少创作空间,难以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其创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于教师而言,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缺少一定主题和内容的支撑,不仅影响教学的课堂氛围,还对学生的思维提升和想象力有一定的影响,使学生难以形成基础性的写作能力[2]。
        二、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解决办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
小学的语文习作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有耐心的指导,学生通过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不断积累,来逐步提升其写作能力。语文教材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就是很好的参考资源,很多教材中的教学课文都可以是学生习作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探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掌握,为以后的写作增加素材。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部编版《写观察日记》这一习作练习时,学生可以结合单元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来作为参考,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细节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然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植物,来进行细节化描写,从生活中观察,让学生可以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熟悉的氛围内提升写作技巧[3]。
(二)结合实际生活,提升习作水平
现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在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课程缺乏新意和趣味性,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重心,避免灌输式的理论化讲解,要很好的联系生活,不断深入教材,挖掘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把教学和生活有机融合,让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习作、学习习作。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束缚,不只在课内教学,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亮点,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写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以描写景色为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景色,然后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是一个季节的景色、也可以是一个地点的景色、可以是动态的景色、也可以是静态的景色,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和联想空间,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学会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这样联系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写作,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效教学[4]。
(三)课堂开放,习作教学生活化
所谓的语文习作生活化就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有自主表达的机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把生活的经验、感想、见闻都通过习作的方式描写出来。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留白,让学生之间积极分享生活,积累更多生动的素材,为以后的习作积累经验。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教师既要掌握好教学方式,又要把生活化不断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要学会观察生活,又要学会积累写作经验,在双方共同作用下,提升习作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5]。
        参考文献:
[1]许华闽,吕少若.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08):97-99.
[2]王勤叶.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49-50.
[3]马永兰.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探讨[J].才智,2017(36):32.
[4]王海英.运用生活化教学,打造多彩小学语文课堂[J].神州(上旬刊),2017(13):146.
[5]柏春雨.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5):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