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刘婕
[导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读图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类题目

        刘婕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雁南小学   710065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读图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类题目。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就能有效促进自身数学知识的学习,辅助理解一些复杂的数学含义,还会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数学问题。读图能力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还在于教师在课堂中的培养。如果教师可以在小学低段课堂中采取一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策略,那么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读图能力;能力培养

如今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已经越来越多地向提升趣味性、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方向发展。课本主要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变,贴近生活的图片介绍数学知识,且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图文并茂的教学更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重点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通过老师教授的技巧顺利解决问题。
1 培养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1.1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如果只是面对晦涩的文字公式和老师的讲解来学习数学知识,孩子会感到枯燥无趣,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后也不会认真完成作业,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慢慢地,他们的成绩会有所下降,自信心也会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所以,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段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他们更喜欢一些具有直观性的事物,比如图片中包含很多有趣味的信息,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关于数学的世界,更好地进行学习。
1.2 有助于学生记忆数学知识
图像的直观性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开发大脑思维[1],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记忆,刺激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在读图的学习与训练中锻炼其收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信息及总结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使解题思路更清楚流畅。且由于受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存在注意力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多次强调、知识的记忆较为表层容易忘记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利用图示的简单性、有效性及直观性展开教学,这样不但更有助于理解,还使复习与二次记忆变得更加简单。
1.3 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材中,往往已经使用大量贴近现实的图片为学生对一些知识进行解释与演示[2],如教材中一幅图片上画了3只梨,4个苹果,6个橙子,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教学。课后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迅速回忆联想到加减法的计算。

这也为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这类问题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2 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总少不了一些信息量较大的读图题目,而低段学生往往是带着好奇心随意性的读图,也就是说对于看图他们并没有站在数学的视角,更没有运用数学的思维。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过高的要求低段学生,这样会让他们充满压力,产生排斥读图的心理[3]。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图中的数学故事并提出他想到的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更喜爱数学。
2.2注重教师引导作用
在数学教材中,色彩斑斓的图片生动有趣并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这样的教学插图既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小错误,比如观察一幅完整的图画时顺序混乱,从而造成遗漏或重复关注某一数学信息,或者过多关注无效信息却忽视了数学信息。出现这些情况是由于学生没有从数学视角去读图,从而造成无法完整获取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去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片,对于已经观察过的数学信息应及时做标记。通过读图训练,让学生掌握甄别有效数学信息和无效信息的方法,避免课堂中出现对于“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我看见绿绿的草坪”等非数学信息的过度关注。
2.3 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
小学生数学读图的语言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其读图的效果,也体现出学生思维是否清晰。因此,教师在优化培养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教学策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规范学生的读图语言,从而让解题更有效率。在“图形变化和位置确定”这一部分会涉及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这时就要求学生掌握规范的读图语言,比如在描述图书馆的方位时,教师要求学生用精准的语言描述:由当前位置先向左走50米,再右转直行30米后到达图书馆。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去规范学生的读图行为,例如出示三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中有五个正方体,第二张图片中有三个正方体,第三张图片中只剩下了一个正方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片进行联想并叙述:桌上原来有5个正方体,先拿走2个,再拿走2个,最后还剩1个。学生通过解答这些包括了规范读图语言的题目,就可以直接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而好的读图能力又会直接影响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规范学生的读图语言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读图。
3 结束语
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低年级就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为今后更复杂抽象的图示图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更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燕飞.例谈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60):72-72,73.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5.60.067.
[2]谢建亭.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段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19):135.
[3]沈飞,谢进军.小学数学低段读图能力培养的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8,(7):35-36. DOI:10.3969/j.issn.1001-8875.2018.07.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