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电学内容教学体会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李文慧
[导读] 本文主要以物理的电学内容教学体会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

        李文慧
        黑龙江省萝北县第一中学 黑龙江 萝北154200
        摘要:本文主要以物理的电学内容教学体会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物理电学知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其次从注重基础知识积累、注重电路连接方法掌握、注重电学实验设计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电学内容教学深入体会,进一步明确电学内容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电学内容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物理教学;电学内容;教学体会
        电学作为初中物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模块,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基础,带领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挖掘知识点内涵,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针对电学知识教学实践,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不熟悉电路图,很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缺少学习动力自然而然的影响学习效率。因此电学内容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必要,针对具体的电学内容教学实践,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教学体会。
        一、物理电学知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增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途径,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桥梁,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现有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依旧充当教学活动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被动化的学习状态,然而物理这门学科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应该全方位的思考和研究,才可真正的挖掘物理知识内涵,不管是电学知识的电阻内容、还是电学知识的灯泡连接内容,都需要初中学生灵活的记忆知识点,把知识点进行妥善迁移,积累更多生活经验。因此教师细致的分析物理知识教学有效方式,在发展学生物理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物理素养,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学工作。
        二、电学内容教学深入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电学知识针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更大,诸多学生不能在学习期间分析物理知识概念,在教学期间包含以题代教的内容,往往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然而此种方式学生并不能透彻的掌握知识点和运用知识点,不利于教学有效性彰显。因此教师需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牢固的分析电学知识,获取良好学习体验。
        其一,调动兴趣完成概念渗透。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往往表现为形象思维,具备的抽象思维尚未成熟,不能妥善的分析物理问题,因此教师要贯彻由易到难的教学思想,依托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生动的内容,赋予教学内容一定的具体化与简单化,触动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妥善处理物理问题。比如原子结构的内容教学,教材中的讲解比较细致,可是一些学生不能透彻的理解,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的完成概念渗透,加深学生对知识印象。
        其二,围绕具体事物分析基础概念。电学知识的概念教学,教师应密切关联初中学生成长情况加以设计教学环节,针对电流教学实践,为了加深学生对电荷正向移动生成电流的感知,因为部分学生角色电荷移动即可出现电流,尚未真正掌握“定向”的含义,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座位出发,给学生介绍第一个座位、第二个座位与第n个座位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的渗透定向移动的内涵,由此学生分析电流的产生过程,强化物理教学质量。
        其三,依托具体应用巩固知识。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引进物理知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讲述知识点之后,应引导学生具体化的运用知识,接下来以练习题的方式密切关联知识点与生活,通过此种方式巩固物理知识掌握,便于落实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挖掘知识内涵,给学生编排物理题与概念理解题等,由此学生深层次探索电学知识概念,为高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电路连接方法掌握。初中阶段的物理电学知识,电路作为入门砖,判断和连接电路为电学知识的基础条件,电路的连接包含诸多形式,绘制电路图时应关注几点。

第一点是通过电路符号进行元件代表,每一中元件都包含对应的物理符号,在绘制期间应保证正确性使用,导向之间的衔接应强调交叉相连与交叉不相连的绘制方法,注重彼此之间的不同支出。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内化微小地方,形成良好的电路图绘制学习习惯。
        第二点是对实物图进行判断,针对绘制电路图不够规范的情况,若导线中间缺少电源以及用电器,那么导向的两端可以被视作固定点,所以绘制电路图过程中可定位成长方形,利用尺子画直导线,将每一个元件的绘制分布进行均匀化处理,不要把元件设置在拐角处,对应的导线以及元件也不可以断开。第三点是结合电路图进行实物元件连接,分析电路图中如何设计用电器衔接?电路图开关存在的作用有哪些?电路图中如何规划电路路径?
        第四点是按照题目进行电路图绘制,首先明确设计图中用电器与开关采取怎样的连接方式,若要求用电器独立工作,应引进并联电路设置;若要求用电器整体工作,应引进串联电路设置。随后绘制电路图初稿,明确设计要点再次整理,接下来完成电路图绘制检验,若不存在错误的情况即可得到最终电路图。
        (三)注重电学实验设计。物理电学知识包含诸多的实验,在强化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过程中应注重实验设计,不间断的扩展学生知识面。
        其一,体现物理实验的科学性。在电学知识的实验操作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控制变量法,比如学习“电阻的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点,实验开展之前,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思考:导图导电现象是否对电阻的正常运作造成阻碍?电阻和导体自身性能是否存在关联?长度因素和横截面因素是否会影响到电阻?由此学生可以心中有数的加入实验过程,全方位分析科学家探索实验的方法,便于初中学生形成认真探索的精神。
        其二,体现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在直观性实验体现期间,本质上是直观层面与抽象层面的互相转化,依托实验条件控制,引导学生参与大量的实验分析物理知识规律,学习电热实验期间,给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法,也就是对电流和时间进行固定处理,分析电热电阻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学习效率。
        其三,体现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初中学生自主对实验进行操作,处理心中存在的疑问,针对电阻实验操作,存在着“串联电路电压与各个部分电压之和相等”,学生可以思考串联电路中电压与各个电池电压的关联是怎样的,设想存在哪种关联,探索电池串联的运用道理。学生在一系列研究期间可找到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各自意义,巧妙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物理电学知识,透彻的领悟生活原理,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要强调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以电学知识教学为例,教师还应充分的思考其他模块教学的方式与创新要点,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占据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关联物理知识和具体生活,排除学生学习疑惑,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由此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轻松自由在物理学科世界中遨游。   
        参考文献:
        [1]王永刚.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30):P.96-96.
        [2]李佩霖.高二物理电学知识学习心得[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0164-0164.
        [3]李龙江.初中物理电学计算的教学体会[J].读与写(教师),2019,000(009):1-1.
        [4]何振银.类比教学法在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0.
        [5]徐健春.谈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路径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20(24).
        [6]吴东.物理电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0(7):0275-0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