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延清学校
摘要:新时期理念不断改革,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促进中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中年级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寻找到解决的方法,仍是教师需要重点探讨出更优化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年级 解答问题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学习中的必备能力,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是采用何种方式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加快数学教学活动的
一、创设情境,结合生活
乘法以及面积计算公式是三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场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习题。如:“老师家现在有一块草坪,草坪的形状为长方形,草坪的长度为6米,宽度为3米,那么每天老师需要打扫多大面积的草坪呢?”这种习题计算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解题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除法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如:“爷爷现有10颗糖果,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则每人分得的糖果数量为多少?”学生会回答:“5颗。”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你是怎么求得的呢?”学生回应道:“10除以2等于5。”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使教师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充分,则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反之则需要减慢教学进度。在进行情景创设时,教师需要将情景和教学内容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保证情景创设的针对性,发挥情景创設的作用。
二、活化教材,模拟还原
教科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更要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提高。数学教科书中解决问题学习的题目大多是以文字或对话出现,对于小学学生来说,面对一大堆文字,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心理规律“活化”教材,让数学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思维,尽可能选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用数学”。
如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例4:观察上页商店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她的钱够吗?如果把这款铅笔换成另一款铅笔钱够吗?对于这一题目,三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也难以从中找出、找全有效的数学信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于是,我就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活化”教材,把学习内容编排成生活情景剧,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学生扮演售货员、有学生扮演小丽,把例题4学习内容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了学习内容和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有效理清了解决问题思路,数学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我们还可以有效利用这一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数学资源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在解决问题时,中年级学生很容易出现犯同类型错误的状况,或者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这是多数学生的一个特点,该特点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习惯、意识培养都有不良影响。因此为改善该类状况,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课上学生进行解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来互相讨论,将个人错误提出来进行互相分析,以“动态问题库”逐步降低学生犯错的概率。
例如在“口算乘法”中,有一题是:公园碰碰车票5元一张,小明和爸妈,小华和爸妈还有弟弟都要坐,问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得到问题后当即进行了计算,但他们的计算出现了如:6×5=30,7×5=37的错误,于是笔者让学生间进行了小组讨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算成30的学生表示自己看题过快,没看到弟弟,所以算错人数,算成37的学生表示自己乘法口诀还没背熟,学生间进行了错误问题的交流,最终又由笔者总结了读题不能太马虎、乘法口诀要背熟的结论。学生经此不仅找到了自己学习的不足,还能利用他人不足来时刻警示自己,让自己在解题中不至于犯同类错误,他们的解题习惯、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本次反思总结收效良好。
四、激发热情,提升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提升课堂质量和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互动的教育活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主导者,应当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自觉提升课堂质量,并向学生传递优质的数学知识,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以便学生拥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认真听教师的课程讲解、学会课堂中的基本内容,从根本上提升数学知识储备量,拥有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讲好数学课的基本内容和学生学好数学基本知识,是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所在,也是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要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从教师的教学方面,也要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进行双向互动的思考。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来提升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热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课堂设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君.浅谈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7).
[2]邹进.浅谈小学数学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6):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