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3期   作者:郝丽惠
[导读]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打造高效课堂,“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充分将知识间的结构关系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的架构知识结构,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为了将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好的融入初中数学的课堂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究:
        郝丽惠 (乳山市大孤山镇中心学校   山东 威海   2645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3-004-01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打造高效课堂,“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充分将知识间的结构关系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的架构知识结构,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为了将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好的融入初中数学的课堂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究:
        一、加强教研,提高课堂实效
        1.把好集体备课关,提高教材把握水平。
        立足教材,分析教材的生长点是“单元整体备课”的不拔之基,把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单元内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的结构、体现的思想方法,以及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等进行分析。将课程目标分解到年级,到学期,到单元,依据目标重构“单元”。单元内以规律、方法、学科思想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单元整体备课”是“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课前我们分三步进行研讨:第一步:研讨前——人人精研,心有思路。要求每一名教师都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第二步:研讨中——各抒己见,优化设计。按课堂教学流程分环节进行研讨,每名教师都发表自己对本环节的设计思路,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创新,达成共识,形成最优教学设计方案。第三步:研讨后——合理分工,做好准备。将撰写教学设计、相关的课件制作、练习题设计、学具准备等任务责任到人,分头实施,为教学实施做足准备。这样的集体备课,充分调动组内所有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积极性,促使每名教师都能深入思考,引发所有教师思想和智慧的碰撞,整合形成最优教学设计,克服了教师独立备课导致的思路狭窄、理解偏颇的弊端;同时,由于每名教师都全程参与,对各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入,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对备课的把握水平。
        2.落实微格评课机制,推进课堂整体优化。
        执教教师的个人因素会导致相同的教学内容出现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每名教师在语言表达、课堂组织调控、评价手段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变量。为了使“单元整体备课”的内容更好的在课堂中展开,微格式评课不可或缺。
        第一步:明确观测点。

听评课前,有针对性地确定课堂观测点,主要包括教师提问、教师评价、教师应变、教学环节与时间、目标达成等。
        第二步:平行式听课。组织全学科教师,对效果差距较大的教师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平行听课,对各个观测点进行定点观测。
        第三步:微格式析课。评课时,组织教师针对同一观测点不同教师的表现横向对比,剖析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使教师能从实践中明晰教学细节的差异,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找准改进教学的切入点。
        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听评课活动,教师“听看结合,详细记录” ,本着实事求是、坦率诚恳的原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客观的探究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特色以及在授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反思,同时还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种活动迅速推进了“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二、走进学生,立足核心素养
        1.组织开展“学生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主题研讨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课堂观摩”等专题教研活动。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师生和谐关系的准确定位,创设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求得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计单元整体内容,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探究,主要分为四个“引导”:第一,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勇于发问;第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简单的模仿;第三,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初步思考后再发问;第四,引导学生对问题钻研后再发问。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要做的就是与学生合作,对学生的意见真诚地尊重,并尽可能的予以采纳。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高屋建瓴,着眼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建构兴趣性、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开展“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一方面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打造精致课堂的活动,整合了集体智慧,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找准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推动了学科教学发展,为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开创了新的篇章。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主动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研究内容,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精神财富,认识世界,促进自身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