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档案收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陈维东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陈维东
[导读] 摘要:基层档案工作既是促进城乡规划、推进城乡基层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当基层地公共服务水平、整合优质资源的客观需要。
        淄博热力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基层档案工作既是促进城乡规划、推进城乡基层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当基层地公共服务水平、整合优质资源的客观需要。加强农村档基层案工作,规范基层档案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新形势下的基层农村工作。档案保管状况检查是档案保护的重要内容基层,基层对于维护档案实体安全基层、延长档案寿命具有较大意基层义基层。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基层,介绍了将PDCA循环法基层应用在档案保管状况检查中的方法基层,通过策划基层、实施基层、基层检查基层、改进基层,科学基层、有效地开展档案保管状况检查基层,分析基层了档案保管状况检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基层,并提出了改基层进建议基层,如提高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基层、加强档案人员技基层能培训。
        关键词:基层档案;档案管理;建议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基层档案工作既是促进城乡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公共服务水平、整合优质资源的客观需要。基层档案是构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基层档案工作,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关注重视、大力支持。
        1基层档案的重要性
        基层档案通过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真实记录了农村的工作方针、生产发展、风土人情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等。做好基层档案工作,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档案编研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并明确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2基层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基层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低
        机关综合档案室
        的专职档案员业务素质低,人员更换频繁,责任心不强,造成不能按时培训、指导及检查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的档案工作,不能严格按照本机关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收集齐全各科室、各门类、各载体的全部应归档材料,不能实现机关全部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的兼职档案人员档案意识不强,认为将本科室形成的档案应归本科室所有,只归本科室人员利用,没有移交到综合档案室的必要,移交后本科室利用还不方便,会耽误正常工作,而没有想到不移交会使别的科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不能正常利用该档案,甚至散存于各部门年久遗失,后果不堪设想,既愧对后人,又愧对历史!
        2.2档案保管状况检查的效率不高
        对于基层档案人员而言基层,档案保管状况检查需要投基层入大量的精力基层,是一项费时又费力的工作基层。即便档案人员非常重视档案保管状况检查这项工作基层,也掌握了相应基层的检查方法基层,依然无法克服传统人工检查效率低这一缺基层点基层,因为档案人员需要逐类基层、逐盒基层、逐件基层、逐盘地进行检查基层与核对基层,并针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进行记录与处理基层,远非基层一时之功基层。在档案人手十分紧缺基层、其他档案业务又十分基层繁忙的情况下基层,这种低效率基层、高人工消耗的弊病体现得更基层为明显基层。
        2.3设施设备落后,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很多乡镇、村居受经费条件制约,没有独立的档案室,仅在办公室摆放几组档案柜,且缺少必要的、档案存放的专业设施设备,没有达到档案库房防盗、防火、防潮、防霉、防尘等标准,档案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得不到保障。

各村居为办公人员虽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数字化管理系统,但基层工作人员习惯于手工记录、归档和检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3基层档案收集工作的建议
        3.1规范制度,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基层档案工作有序、规范开展,进一步提升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各乡镇、基层要认真贯彻落实档案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档案法规的要求制定基层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度、档案查阅等规章制度,抓好制度落地落实,强化收集管理,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切实把档案工作做深、做细。
        3.2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水平
        聚焦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开拓编研工作新思路。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契机,探索以信息化推动档案编研工作转型升级。一是拓展编研工作思路。在信息资源收集环节,主要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进而从各个门类、各个载体形式的资源当中提取有效信息,拓宽了资料收集途径、大幅增加了有效信息的数量,改变传统线下收集的方式;在编写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收集、检索到的信息核对之后,直接进行编辑、录入、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互动环节,将编研计划、编研成果等及时发布至线上,使选题立项、合作交流、信息反馈等更加便捷,通过网络,读者可向编者提出建议或指出错漏,既保证了选题的精准性,又可有效避免材料存在错漏,实现服务的双向性。二是呈现方式数字化。档案编研在继续推出精品力作的同时,也要根据现代社会公众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特点,结合实际工作,加快档案编研工作进度,尝试制作一些短小精悍的编研成果,比如插画集、小视频、小短文、有声书、立体书等,增强档案编研成果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3.3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
        针对档案保管状况检查工作基层,建立有效的监督评基层价体系基层。档案馆将档案保管状况检查纳入年度档案工基层作计划基层,纳入档案部门领导及档案人员的议事日程基层,基层增基层强规划性基层,减少检查的随意性基层,年底对照总结基层;将档案保基层管情况的好坏作为档案人员年度工作的评价依据之一基层,基层从制度着手基层,让这项工作成为基层“必选项”;同时基层,利用质量基层审查基层、安全检查基层、档案工作检查基层、档案规范化评估等契基层机基层,对档案保管状况检查情况予以二次确认。
        4结束语
        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整体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工作不扎实,收集材料不齐全,重要材料遗失,造成档案利用范围缩小,利用价值降低,致使档案利用者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也就失去了保存档案的意义。下面仅以区直机关档案收集工作现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档案编研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文章以杭州市档案馆为例,探讨加强档案编研的有效路径。首先是分析了相关工作举措,包括围绕中心大局开展编研、围绕社会热点开展编研、立足馆藏开展编研。其次是基于工作实践提出思考,认为既要围绕中心,持续发挥档案编研的服务作用;还要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常大伟.合作治理视域下档案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研究——以新修订档案法第七条为中心的思考[J].浙江档案,2020(8):10-12.
        [2]郑慧,张卓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研究[J].浙江档案,2016(5):20-22.
        [3]胡鸿杰.我国档案机构改革与档案职业发展[J].浙江档案,2019(5):27-30.
        [4]王协舟,李典诰,王露露“.互联网+档案”新业态展动力的新挑战[J].北京档案,2019(10):8-12.
        [5]陆国强.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法治保障[J].中国档案,2020(7):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