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黄君盈
[导读] 摘要: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林业企业相继出现倒闭、亏损的问题,职工就业难,已是许多林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黑龙江鹤北  154212
        摘要: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林业企业相继出现倒闭、亏损的问题,职工就业难,已是许多林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国民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也实施了大量的改革,有效地缓解了林区的就业困难。要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必须认真调查评估当前林区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进一步认识林区就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决策者进一步促进林区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林区就业;影响;分析
        1国有林区改革
        1.1国有林区改革内容及效果。
        国有林区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实现政企分开,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禁伐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发展。政企分开后,不仅是形式上的分离,新成立的集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竞争性企业,另一部分是公益性企业,政府接管相应职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减少了木材产量,增加了森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大大减少了林区的商业采伐活动,使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由采伐向森林经营转变,森工企业处于生态保护的重要地位。国有林区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林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国有林区的发展特点,建立了符合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国有重点林区改革任务繁重,需要根据林区发展现状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林业企业竞争力,打造具有林业特色的品牌,开辟林区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
        1.2国有林区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林区在造林生产、森林抚育、森林经营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国有林区改革,有利于林区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国有林区改革使采伐明显减少,荒山绿化面积增加,空气质量改善,森林碳汇增加,森林资源优化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国有林区的改革,山上林场和山下局的职工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十分必要。此外,国有林区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复杂生态系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包括湿地等重要自然资源。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特殊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建设。要摆脱这一困境,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科学的林区机制体系,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林区机制体系。当前,许多林区职工工资过低,缺乏社会保障,得不到与贡献林业同等的福利待遇,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加快林区改革,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提高林区职工生活水平。
        2国有林区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济效益普遍偏低,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造成资源过度浪费,阻碍国有林区发展,说明现行的森林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林区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国有林区作为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受制于采伐限制,资金严重不足,林区建设有待完善,人才流失,最低工资标准无法维持职工的正常生活。国有林区的经营机制使林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处于企业与企业的双重地位,徘徊于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之间,不利于管理。林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不能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国有林区面积逐渐减少,林区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职工培训不足,对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职工年龄老化,不利于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补助资金到位不足,拖欠职工工资,影响社会稳定。

早期的森工企业承担着林区的社会建设,成本高昂。他们只有陈旧的设备和原始的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潮流,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有森工企业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处于两难境地,既要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采伐,又要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林下经济,这与制约国有林区改革的矛盾十分突出。
        3关于国有林区改革的建议
        力争将国有林区转变为国家生态公益事业单位,努力减免税费,将投入国有林区的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从而减轻林区经济发展的负担,提高林区职工的福利待遇,给予适当的编制地位,留住人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退休职工提供优厚的退休待遇,保障职工的社会权益,保障职工享受五年保险和一年养老金,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给予相应补贴。在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林区职工承包经营造林工程和林下生产经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各类林木,根据林区特点发展林业经济,打造林区特色林产品品牌。落实经济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将投入资金用于林区建设,加大造林绿化补助投入,规范森林资源利用,调整树种结构,确保林区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强林区管理,吸引专业人才,做市场调研,抓住商机,开拓产品市场。完善公益林补助制度,根据林木不同性质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加强国有林抚育保护力度,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增强林业监管意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传播森林文化,培养当地专业人才。在全国木材统一配送价格的制定方法上,应尽快由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根据林区现状和我国国情,完善承包责任制,共同实现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
        4实际就业调查
        为有效了解林区改革对就业的实际影响,我们对国有重点林区多个林业局及相关生产企业的职工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调查。对林业局级别的调查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各类资源、改革创新程度、职工薪酬、人员分流等。对加工企业水平的调查主要包括企业改制、收入、管理等方面。对职工的调查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实际成员就业情况、家庭收支概况、家庭资产和社会关系等。根据我们的研究,。森林承包经营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就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森林劳动力就业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得到有效提高,增长率在8%左右。这意味着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对解决林区职工就业问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在造林、造林、采伐、运输等环境中采取市场化经营手段,有效促进了林区就业形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林业劳动力就业天数占总就业天数的比重增加0.2%左右,国有部门就业天数占总就业天数的比重增加0.26%,林区就业天数占总就业天数的比重增加0.25%涨幅约为0.3%。通过国有林业生产企业用工生产结构调整,许多林业加工企业向非国有部门输送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有林区劳动力中非国有部门工作天数占总劳动天数的比例提高了10%左右。通过国有重点林区实施林区就业改革,对林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后,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了分离,林业劳动力的就业率大大提高。
        5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林区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林区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解决就业问题,许多林区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仅解决了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林业发展的现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慧,张海鹏,徐晋涛.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05):48-53.
        [2]王慧,张海鹏,徐晋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33(04):680-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