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中地下水资源开采产生的影响分析 郑学法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郑学法 陶铸
[导读] 摘要:地下水分布范围广泛,储量丰富,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资源。
        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地下水分布范围广泛,储量丰富,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资源。但是,当今世界有超过100个国家处于缺水状态。我国也是缺水国家之一,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少,与国际确认标准逐渐接近。地下水作为不可替代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主要供水资源,大部分城市和农田普遍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可以成为直接被人类所饮用的淡水资源。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预测开发,保护性利用地下水资源。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开采;影响分析
        引言
        地下水资源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系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傍河取水井是指位于河流冲积层中的水源井,几十年来作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开发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生产过程中水位、水量及其对开采方案的响应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如何科学评价傍河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如井群沿河布设排数、井河距离、井间距离、单井抽水量等重要因素,对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避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方式
        现阶段,中国主要对孔隙水、裂隙水以及岩溶水三类地下水实施开采。其中孔隙水分布是最广泛且资源量最大的,因此对于孔隙水开发量也是最大的,这类水体的开采难度相对比较低。而岩溶水在数目以及分布等方面均处在第二位,最后排第三名的是裂隙水。在我国过去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当中,其中孔隙水类型占据68%,而岩溶水类型占据25%,最后的裂隙水类型仅仅占到总量的7%。
        2开采地下水资源对于环境地质造成的作用与影响
        2.1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没有对地下用水进行定期检测或实时在线监测,将难以发现地下水中存在的异常问题,也无法对污染情况实施及时的防控。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地下水会危害健康,诱发多种癌症;若遭受污染的地下水被用来灌溉农作物,将会造成农作物出现植株矮小以及发育不良等问题,人们食用了这类植株所结出果实之后,身体也将会遭受损伤。
        2.2地下水资源变化对旱生植被覆盖度影响
        随着人口对水资源及粮食的需求不断地增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及人工植被覆盖度均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由于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轻微减少,且地下水开采量的明显增大,导致了天然植被面积及天然植被覆盖度呈减小趋势。提出并采取生态保护的政策和科学的治理方略,推进约束地下水资源开采、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方案,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的有效手段。
        2.3土壤的盐渍化状况
        土壤的盐渍化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域,因为这类区域气候比较干旱,且连年高温,因此蒸发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再加上群众的不合理灌溉措施,如大水漫灌问题,这就导致土壤的盐渍化状况。而土壤只要发生盐渍化情况,肥力将会逐渐降低,日益贫瘠土壤将不能够再养育其他类型作物,因此会被人类弃耕。
        3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产生环境地质情况的防治
        3.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有效性:根据开采区特点和需求,以提升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和提升水的利用效率为目标导向,制定科学有效的优化方案。②可持续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需要始终与补给量保持一致,确保地下水开采可持续进行,这要求始终将可持续性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③根据用量需求和特点合理配置。④确保所进行的优化配置方案不会对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造成影响。


        3.2建立相应的水井档案
        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需要有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水文档案,便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水体的开采现状,并且能够根据水井档案,更好管理地下水资源,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人员可以对档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当前工作质量,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进行分析,掌握相关规律,便于为水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引导,逐步提升水资源开采工作质量。
        3.3解决水资源采补问题。
        采用岩溶水系统增源增采、保持水土、绿化荒山、流域综合自理等措施,将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在上游低山丘陵地区,可以以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和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清淤、加固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加大雨水拦蓄量,实现回灌补源。此外,加大力度综合治理周边小流域,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实现地下水补给。在下游平原地区,加大水资源开采量,扩大地下库容,提高丰水期地下水补给量,适当加大拦水堤坝拦截地表弃水力度,通过明渠引水蓄水补给岩溶水
        3.4调用其他可用的水资源,对于地下水的用水压力进行缓解
        在东部降水丰富地区,丰沛的降水对于地下水具有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为了合理利用降水,应当提升城市内部的地面软化度,也就是提高城市内部的植被覆盖率,进而增大降水下渗,最终对于地下水进行有效补充。除此之外,有条件区域还能够安排相关人工降雨行为,增大区域的降水量。在城市中建设与开展生态防治项目,如拦蓄工程以及湿地工程等,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大地下水的水位,增强水体自我净化的能力。
        3.5污水处理工程
        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用水,随着对水资源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做好污染水质的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通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压力,这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与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建立市政水资源循环系统,市政水资源循环系统是解决城市污水处理,提升水资源有规划配置的重要举措,可以确保形成一个完整且系统的污水处理网络,促进水网联动。
        3.6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现阶段管理人员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从而改善整体开采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发展地下水资源,为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做出转变,需要由技术人员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并进一步提升整体工作质量,避免对周边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到地下水的开采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应将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内容,逐步改善当前管理工作,为区域环保建设作出贡献;并通过建立相关保护区,整顿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秩序,发挥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3.7建设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现有资源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水资源进行综合配置和可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利用水平。通过水环境监督网络对水源地水质加强监测力度,设置水质监测点,对污染水进行有效控制,定期检测了解不同时期的地下水环境、污染程度和水源变化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重要资源,我们应重视地下水的保护工作,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在井口树立标志牌,并且设立保护区,重视对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梯度开发,为地下水资源的长效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颜久印,马建锋.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与治理[J].环境与发展,2020,32(04):69-70.
        [2]朱良超.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08):122-123.
        [3]刘小婧.志丹县地下水监测成果分析及建议[J].陕西水利,2020(04):25-28.
        [4]杨玉良.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研究[J].科技风,2019(03):190-191.
        [5]邱福琼,邓围.宿迁市地下水资源保护[J].治淮,2018(1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