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文化馆 广西桂林 541399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精神层次的追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很多农村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以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的基本生活。传统民俗文化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充分结合,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农村;群众文化;应用
1传统民俗文化建设价值分析
1.1传统民俗文化是维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
民俗文化生长于地域环境的土壤之中,经历长期演变积淀而成,以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形式融入村民生活。人民群众作为建设和传承民俗文化的主力军,多以自发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村民全方位参与其中并引起精神共鸣,逐步演变为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纽带。积极利用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契机,建设和维系人与人关系稳定的民俗文化,增强村民文化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形成村民的集体行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1.2传统民俗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心骨
传统民俗文化反映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多元的本土文化,承载着村民的深厚情愫。以本土的民俗民风、艺术技能、乡俗故事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延续,是区分地域文化的无价之宝。民俗文化是文化振兴的主心骨,更是发展美丽乡村的主心骨。加强民俗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宣传浓郁的当地特色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焕发崭新文明气象,而且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规划等级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品味,积极营造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1.3传统民俗文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作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建设的总抓手,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既是文化振兴的重点工作,而且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举。挖掘乡村深藏的文化积淀,尤其是能够维持社会秩序和情感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能促使传统民俗文化发挥提升当下村民文化自觉的积极作用。推进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建设,是实现农村精准脱贫、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各个乡镇、行政村都要根据区域的发展情况,建设乡镇一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文化中心和自然村文化社。(2)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主要是进行广播电视、文化信息和电影服务网站等文化工程建设。(3)有序组织公共文化活动。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虽然国家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再加上政策条件的扶持,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文化建设的意愿不足。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要保障建设成效,就必须积极调动广大农民开展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深入参与到实际建设工作中。只有调动人民的意愿,才可以大大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效率与质量。(2)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难度非常大,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
3传统民俗文化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
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和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村居民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表达习惯,使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与农村群众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各级地方政府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刻融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发挥各类文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要加大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从政策、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出发,构建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而在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统筹兼顾政府和乡村民众的意愿,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与民俗文化更好地对接,使得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可以为群众文化的建设提供基本的保障和支持。
再次,加大对农村地区已有神庙、宗祠和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有效利用,在发挥原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节约在群众文化建设、传统民俗文化弘扬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
3.2加强文艺专业培训,发展乡村文艺骨干
通过多次调查发现,不少农民并不是不愿意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而是不愿参加,或者有胆小的心态。农村文化活动缺乏积极有力的推动力。市、县级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和带头人,要充分发挥市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专业力量,动员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对村里的文学爱好者和文化能手进行群众引导和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带领和带动全村人民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储备文艺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因子”。
3.3定期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要提升传统民俗文化的应用价值,就要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定期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不同民俗文化的活动形式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各类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农民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安徽淮北的龙舞、狮舞、旱船、高跷、面具舞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还能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凝聚力,从而有效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在开展传统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需提前了解民俗文化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审美需求,保障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有限,在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各农村地区与城区合作,在传统民俗文化主题活动中添加现代化元素,利用城区的资源来提升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价值。例如在“平遥古城主题月”活动开展中,可以在古城中融入灯光展,借助现代化技术提升主题活动的价值。
结论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努力,探索更多的文化活动类型和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开展活动,不仅要让农民群众的文化大餐致富,还要潜移默化地让农民的文化活动致富,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环境文明和谐。
参考文献:
[1]张金强.新时代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199-201.
[2]张秉光.浅议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工作思路[J].农家参谋,2020(2):31+75.
[3]张文福,杨海峰.如何发挥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文化产业,2018(3):48-50.
[4]谢香枝.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探讨[J].神州(上旬刊),2019(23):22.
[5]蒲霞.甘肃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参花(上),2018(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