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亮子河林场 黑龙江牡丹江 157600
摘要:营造林技术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造林手段,能够促进现代林业造林目标的达成,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营林措施,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优良树种,做好整地工作,同时注重造林期间的抚育管理,以此提高营造林的建设效果,增加林业资源的覆盖率。要对目前营造林技术应用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明确营造林技术的具体内容,结合自然森林的发展需对技术措施进行完善,保证营造林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然森林;营造林;技术
发展现代林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达到造林工程的开展目标,会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培育策略,根据造林地区气候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营造林技术,能够为树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造林树木的成活率。要明确营造林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这项技术的深入研究,提高营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强化营造林建设质量。
1.营造林技术内容
营造林工程也可以叫做绿色长城的活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华北等地区会受到风沙的侵蚀,水土流失的面积也更加大。营造林工程一般在上述地区加以实施,并修建很多大型的防护林。避免风沙及水土产生流失的现象,而且也能够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性。营造林种植方面也应该按照具体的造林要求进行种植工作。首先,应结合种植的所处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的条件,以选取适宜的植类型。其次,选取种植的植物时,需针对种植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及后期的整体工作。第三,应对种植的树苗加以严格的筛选,进而提高营造林的成活率。其四,应针对树苗种植的时间进行规划,保证其于雨后完成播种的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种子的成活率。
2.营造林技术的应用
2.1病虫害迹地的分析
对于迹地病虫害问题在营造林之前需要对迹地进行全面的排查,确定病虫害发生的具体范围,采用多种有效的问题进行销毁,也可以采用火烧的方式,实现对林区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销毁的过程中要保证虫害不会出现反复的情况,让营造林树木能够得到健康生长。还要做好树木杂草的清理工作,以防杂草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传播给造林树种,要对造林区域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避免出现大面积蔓延的情况。主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抗病害能力比较强的树种,确定好种植的时间,做好抚育间伐工作。
2.2火烧迹地的分析
火烧迹地一般的都是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并选择混交树种进行营造,要留下迹地中原有的阔叶树种,通过人工补植的方法来增加树木的数量。在营林造林之前会对迹地进行火烧清理,清理完成后做好细致的规划设计工作,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确定树穴的尺寸。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阔叶树种,同时再添加10%的常绿真叶树种,造林规划模拟周围林区的分布情况,同时也要控制要好树木之间的距离,保证光照充足并且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
2.3采伐迹地的分析
营造林技术与采伐迹地内有很严重的树苗的选育问题,不同的树种具有伐桩萌芽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应结合不同的采伐迹地的密度和树种实际的状况,针对树苗进行选育工作。如伐桩间的间距过大,就需要针对实际的地理位置进行补种工作。树种选取的过程,应结合采伐迹地原有的树种加以选择。尽可能选取桉树和樟树类的抗虫和抗病方面能力强的树种,进而提升树种的成活率。
2.4阔叶树次龄幼龄林的分析
营造林在实际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及种植的整体质量,在该基础上确保营造林树种类型的多样。例如,阔叶次龄幼龄可当成林地存量非常小的类型,需要对种植工作更多的关注。营造林在进行的前期,需针对一些名贵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规划工作,人为加以调控,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覆盖率达到标准。
3.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缺陷及完善策略
3.1营造林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营造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这方面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在实际进行营造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做好规范设计工作,让营造林技术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目前,许多营造林工作在开展期间没有实现技术的充分落实,许多环节在开展期间只是走走形式,没有根据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导致营造林工程工作开展其间内容较为混乱,没有层次性,同时也缺乏科学管理,营造林设计内容不完善。其次,在进行营林造林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区域划分,小班区域界定不清晰,规划内容不合理,在营造林设计的过程中只是根据以往的资料内容和设计方法进行规范规划,资料信息的时效性无法保证,而且设计方法也不能满足现代林业的建设需要,这就会营造林的建设效果产生影响,不利于营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
3.2营造林技术的完善策略
3.2.1加大监管力度,注重质量管理
在招聘营造林技术人员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操作,注重对人才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的考核,确保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达标才能做好后续的营造林设计工作。另外,投入工作岗位之前林业部门还需要进行统一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实际开展营造林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选择适宜的树种,保证树种质量达到营造林标准,同时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营林造林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监管,对于工作内容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这对后续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促进作用。
3.2.2柏木、柳杉采伐迹地方面的完善策略
柏、柳杉伐桩并没有萌蘖转变方面的能力,采伐方面的迹地预留阔叶乔木类型的树种。尤其为幼树、幼苗抚育方面及荫蘖丛等方面的选育工作。火烧迹地方面的造林,呈现块状的清理植被的规格,13cm×135cm,采用块状整体的造林方式开展这项工作,与此同时确定种植的树种类型,控制好混交林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育苗和混交,对于造林区域的树木要加强抚育管理管理和火烧迹地工作,确保能够为混交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2.3阔叶树采伐迹地进行补植造林。
结合阔叶树采伐迹地的有萌蘖更新方面能力的伐桩,如幼苗、萌蘖丛等方面实际分布的状况,需确保每hm2密度控制为850株左右,同时其分布也比较均衡。例如,阔叶树及幼树、幼苗的抚育以及萌蘖丛选育等方面工作。对于幼树和幼苗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补植处理,许多阔叶林造林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补植技术进行营造林。
结语:营林造林是现代林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中,人们对林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林业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造林技术进行优化与完善,并实现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造林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使营造林技术能够满足自然森林的发展建设需要,改善以往营造林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达到科学造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劲松.林业营造林技术的重要性分析[J].花卉,2017,(08):134-135.
[2]尹新福.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