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3期   作者:叶朝锋
[导读] 【摘 要】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立足于小学生性格特点。从语言表达、观察探究、空间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等方面进行着重探讨。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叶朝锋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中心小学    四川 雅安    625100)
      【摘 要】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立足于小学生性格特点。从语言表达、观察探究、空间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等方面进行着重探讨。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3-025-01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创新是驱使一个人不断发展和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适应现代教育的表现。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方面着重培养,以期又快又好推动创新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直观感受
        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常规教学会削弱理论和社会实际之间联系。小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学习,不太关注社会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降低竞争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刺激学生视觉,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加深理解合理阐述,从而在想象和实践中获得直观感受,在知识掌握和规律探索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形成,对生活进行合理判断,把课堂所学知识消化,进一步指导生活实践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小学生思维很容易被教师、家长等等影响。笔者认为:小学生之所以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不可小觑。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改变学生以往思维形式,打造一种贴近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归宿,在传授专业知识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每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科学学习,如果学生陷入学习误区,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发展和进步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以往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以往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动手操作,立足于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强烈的探索欲,探究学习、多样化学习、实践学习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时机,促使学生在深入探究和积极实践中,精准把握知识。
        四、小学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集中体现在口头交流、合作、创新能力等等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打破学生语言束缚,鼓励学生质疑发问,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那些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促使学生在多样化思维指导下,掌握更多知识,形成更多技能。
        五、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时间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时间。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以往教育具有急功近利的弊端,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没有时间体验社会生活,在应试教育制约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安排课程,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布置作业,让学生由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
        六、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和进步的契机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发展和进步的契机。传统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终身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细致观察生活事物,加强生活和语文联系,在加深理解和自主创新中掌握全面知识
        七、小结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在传授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贴近小学生认知特点,从语言表达、观察探究、空间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等方面强化指导,让学生在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