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杰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100
摘要: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她们在工程中需要时刻呵护着人们身心健康。但是因为护士这一职业充满高风险、高压力的特点,这就使得诸多护士十分渴望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全。另外加上护理工作繁琐、技术操作多、责任大等等压力的影响,诸多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简单的探讨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以及应用干预。
关键词:护士心理;心理压力;应用干预;
前言:在我国护士这一职业因为长期的过度紧张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许多护士人员十分容易对工作产生疲惫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因此在面对这一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保障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护理压力来源
1.社会因素
第一,护士社会地位以及待遇偏低,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起步比较晚,这就使得护士的学历在知识分子密集的医疗单位相对较低。而我国医院中的工资制度,又是以学历、职称为标准的,这无疑使得护士待遇普遍较低。另外,护理工作常常需要高负荷的工作,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经济收入与护理工作不成正比,让护理人员缺少安全感,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多元发展机会少,工作无成就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并且对年龄的要求较为苛刻,使得在晋升中,护理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让诸多护理人员对该工作感到前途渺茫,进而缺少进取的精神。
第三,医疗纠纷与护患矛盾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就让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加强,而人们的法制观念以及权力意识也在渐渐地提高。按照相关资料表明,在我国每一年发生的医疗纠纷投诉案十分庞大,并且还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护患纠纷、家属无理取闹等等,使得护理人员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而医院在处理中时常都是以批评护理人员为主,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心理负担压力较大。
第四,工作不稳定,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推进,让诸多的护理人员开展面临转岗或下岗的趋势。按照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护士因为工作科室的不同,使得她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具有差异性特点。例如对于急诊科中的护士,她们的焦虑、神经质、抑郁情况都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中的护士。
2.职业因素
第一,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我国医院辅助支持系统的不健全,工作任务不清晰等原因,使得诸多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非护理范畴工作。这一种情况不单单加剧了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上的不足,也严重影响到临床护理的质量,致使诸多的护理人员已经忍受不了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造成人员的大量流失。这主要是因为工作强度大、压力高十分容易致使护理从事人员产生情绪低落、厌烦等情绪出现。
第二,生活无规律性,在当前诸多的工作中,因为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三班轮替性,使得许多护理人员她们的生物钟长期处于紊乱的情况,进而使得她们出现睡眠障碍,致使她们情绪波动比较大,注意力得不到集中,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
第三,工作压力高,承担风险大,对于护理这一个工作来讲,它是一个工作压力较高的职业群体。因为自身职业所带有的高压力、高风险,使得护士群体在开展工作中时常都是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这一种状态,那么就容易让她们产生心理疲劳感。另外,关于性别因素本身也是一个抑郁的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抗压能力明显低于男性,这就导致女性出现抑郁的情况是男性的2倍左右。
第四,工作环境影响,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这就使得她们时常都会听到病人痛苦、呻吟等声音,久而久之个体的不幸遭遇便会转变为负能量,进而引导护理人员出现抑郁的情况发生。
第五,职业标准加高,无论是日益发展的医学本身,还是社会、医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这一系列内容都不断加强。那么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良好的交流能力。另外,相关的护理人员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之后,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人文科学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一种情况,诸多的护理人员感到身心疲惫,难以适应,致使她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出现下降,进而引发抑郁情况发生。
第六,特殊专科导致的心理压力,根据临床观察,护士越紧张和沮丧,犯错的风险就越高。 就儿科的现状而言,婴儿的手术难度和危险性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手术错误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由于小儿护理操作的高风险和困难,护士的精神压力过大,影响了护理岗位的稳定性。 因此,儿科等高危科室的专科护士。我们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以便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提高专业技能并稳定护理团队。
第七,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输注反应,过敏反应和静脉炎都是静脉输注中不可预见的并发症。 即使护士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仍然无法避免输液中出现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一旦发生事故,患者家属常常表现出干扰病房的诊断和治疗的极端举止。在过去的输液反应中,尽管医院和部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解决,但仍然很难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 一些患者家属不能正确地对待客观现象,在病房中产生了很大的噪音,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她们总是在工作中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发生。
3.个人因素
第一,工作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护士的个人工作能力强弱它与心理压力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的护士人员因为自身工作能力较低,这就十分容易使得她们出现较为严重的思想压力,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第二,人际关系,对于护士人员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她们的心理压力。在当前诸多的护理人员因为人文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会经验不足,使得她们在开展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进而让自身的心理压力出现增大。
第三,家庭因素,对于每一名护士人员来讲,她们不单单需要面临医院中较为复杂的情况,还需要面临家庭开支、子女问题等等。如果不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那么十分容易让她们的情绪出现崩溃状况发生。
第四,个性因素,护士人员拥有良好的性格,能够对主客观变化进行有序的调整,进而让自身的心态能够维持在一个平衡的阶段。而个性活泼、乐观自信等等心态都是护士人员需要具备的,只有当她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压力进行换届,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二、有效应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在这一个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那么便可以通过广播、报纸、互联网等等工具,对护士职业的辛苦、压力等等进行宣传,让社会诸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该职业的不易。进而养成能够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社会风气。另外,在医院中,还需要注重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奖励,相关的医院领导层应当对护士的工作给予支持和肯定,让她们能够对该职业具有一份规范感。
2.提供多元发展以及教育机会
在医院中,相关的领导层应当进一步注重护理队伍的有效建设,按照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特点,进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和加强,让她们能够拥有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另外在医院中还需要创造条件让护理人员能够不断接受新的教育和提高,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她们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满足工作的需求。最后,医院方面应制定计划的开展护理专业能力、外语能力方面的培训,给予她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减少她们的心理压力状态。
3.完善科室人员配置以及排班情况
在当前,对于一些工作量大,夜班较多的部门应优先考虑人力资源倾斜,应适当增加护士人数,以达到减轻她们工作量以及减轻工作压力的目标。近年来,灵活的排班系统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就医,而且受到了护士的欢迎。它能够按照病人最需要护理的时间作为护士的工作时间,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和工作量安排不同的护士,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独立时间。
4.提高对护理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社会和患者对护士的期望很高,我们应该对护士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定期举办“护士患者”角色交流活动,以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另外,护士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只有热爱工作,努力工作,才能克服不满,从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发掘自身的优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5.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
加强护理对于心理知识的学习,那么在开展学习中应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行事,科学地安排时间,并进行适当的体育和健身活动。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想要提高压力应对技巧,就需要找寻到合适的减压方法,例如旅行,听音乐,茶馆,转移注意力等。最后,还可以在医院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对医院护士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能够在最大化限度中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
6.构建心理支持系统
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构建心理支持系统可以协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矛盾,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为护士提供心理帮助。近年来,积极寻求心理治疗已成为护士的普遍做法。而构建心理支持系统,有利于培训和锻炼护士的应对能力,使工作心情良好。
7.宽容理解
相反,面对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患者家属的心理承受力更加脆弱。 因此,护士应学会转变思维方式,主动照顾患者的痛苦,了解患者家属的困境,在工作中频繁地交流,并尽可能提供适当的服务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如果操作不满意,护士应该主动道歉。大多数患者家属都能理解医护人员,并通过真诚和真诚的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患者家属有非理性和粗鲁的举止,则不应以暴力与暴力作斗争。应该首先以真诚和忍耐相待,应该寻求医院的帮助,以妥善解决纠纷。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快节奏、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加强。相关的护士人员需要学会顺应形势开展自我调整,对自身的精神压力进行放松,与此同时,还应当进步一步提高对社会、人文、法律等等知识的学习,让自身能够处于一种愉快的氛围中,避免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洪智,崔晟,张丽君,郭玉华,孟庆娜,李晓梅.心理弹性在临床护士知觉压力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01):37-41.
[2]李淑霞,谢洁凤,谢青梅,吁英,张成娟,邝玉群.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2):18-21.
[3]尚静,赵治红,刘丽莹.新冠肺炎患者急诊手术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分析及管理策略[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2):181-182.
[4]黄冬梅,王键,张燕茹,李兰,彭莉君,马燕侠,董丽,刘晶.情绪干预对心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01):30-33.
[5]程璐,岳丽,刘红玲,马秀敏,翟谢民.90名监护室护士心理资本、工作压力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1):31-34.
[6]彭燕凤,章新琼,朱晓华,何勇勇,仲金丹.心理一致感在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01):4-10.
[7]张雪琴,张玮,单炜,李垠垠,陈红梅,高静.基于儿科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根源分析高等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应对策略[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