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策略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肖茜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应不只
        肖茜
        安徽省无为市牛埠镇中心幼儿园  23835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应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接受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教授学生,传播知识。游戏策略的运用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点,有利于锻炼儿童的灵感、直觉等,调动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从小就对儿童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因此,游戏策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对幼儿教育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坚持基本教育理念的同时,以这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能使儿童更加乐于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游戏策略 幼儿教学 游戏教学与运用


        在全面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的改革也是时代所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学要突出其活动性、趣味性和学科的综合性,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幼儿态度、情境、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儿童的学习基于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我们必须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并创造一个丰富的教育环境。由此可见,游戏策略应用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教学重点。但同时,我们也要立足实际情况,根据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一.关于游戏教学法
        1.1游戏教学法的定义
        游戏教学法,就是对游戏加以改良,将其融入在日常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上的内容,或者学到一些有用的必备课外小知识。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方式最适合的就是应用在幼儿教学中。
        1.2实施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1.2.1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就会把这类孩子归类为不爱学习的坏孩子、笨孩子,这无疑是埋下了恶性循环的种子,其实,他们只是没有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是不愿接受无聊枯燥的书本教学。而游戏教学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带领着儿童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更方便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也有利于老师更容易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之后,他们将更愿意学习,更乐于探索,智力、思维、学习能力等各方面也都将获得提升。
        1.2.2方便知识的理解和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
        幼儿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处于发育成长阶段,所以她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稍显薄弱,所以传统的仅靠教师以语言形式输出知识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游戏本身作为孩子们愿意接触的形式,就更能方便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播,游戏中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加加深幼儿的记忆点,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这样就实现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二.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学观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游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扮演引领者的形象,不能把游戏化教学当做例行公事的教学手段,更不能让学生放肆游戏,过度依赖游戏教学,自身为了放松而不注重游戏教学进度。正确的游戏教学观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这种方式探索其中包含的知识,而不是胡乱的玩闹,要求在愉悦的学习体验中将知识传递给儿童,真正做到游戏和教学的结合。
        2.2实施正确的游戏方法
        每一门课都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

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符合每门学科的游戏内容,不能为了轻松而采取千篇一律的游戏教学法。
        对于幼儿数学教育来说,目的就是使幼儿认识数字,学会简单的算法,培养数学和理性思维。而这些内容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就要恰当地运用游戏教学,比如“数数交换”游戏——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做不同形状的手工,大家一起来数一数看自己做了几个,再看看别人做了几个,两个小朋友的放在一起有几个等等,小朋友之间要交换与自己形状不同的手工作品,最后看一下自己的数量有没有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提升幼儿的识数、算数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对于幼儿健康教育来说,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体能。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们本身是活跃的、贪玩的、不受拘束的。我们应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动起来、跑起来。比如“猫捉老鼠”游戏,让学生在宽广的体育场上自由的奔跑,但这也是锻炼彼此间的合作团结能力,不仅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实现了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
        对于幼儿生活化教育来说,目的就是让儿童们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而热爱生活。那我们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类游戏进行相关教育。设定特定的故事剧情,让幼儿扮演故事里的不同角色,利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展现自己的角色特点,表演的生动形象、传神真实的儿童就可以获得小奖励。适当的给予奖励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奖励,就要仔细观察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表现。表演形式不仅使学生更乐于观察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欲望,同时实现了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相对来讲,是孩子们更喜欢的学科领域。孩子们可以唱歌跳舞,画画涂鸦,那么在这种本身就具有极大兴趣的前提下,再将游戏很好地加入教学环节中,就会更加提高效率。比如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小青蛙蹦一蹦”的游戏,即让儿童随着音乐的节奏,像小青蛙一样蹦蹦跳跳,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爱动爱跳的天性,也锻炼了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培养了乐感。
        2.3对游戏教学的要求
        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游戏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本质上来讲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实现学科游戏个性化,不是为了做游戏而游戏。
        其次,还要具有创新性。同样的游戏反复去做,儿童就会丧失对它的兴趣,因此,这迫使教师不断思考和创新,不断设计新游戏并改进游戏玩法。除此之外,灵活处理游戏中产生的突发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创新游戏形式。
        同时,还要具有现实性。成长环境,年龄,儿童群体......这些都是限制游戏形式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因地施教。乡下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定有不同的玩耍方式,三岁的儿童和六岁的儿童,也不可能玩相同的游戏。
        最后,要实现自主性。将游戏策略应用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玩耍。找准自身定位,不过多的干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潜能,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性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引导孩子们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幼儿园教学中获得有效的知识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也将成为未来幼儿教育的新形式。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融入科学合理有效的游戏环节,能使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儿童们健康地个性化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更要注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对游戏教学方法改进,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力,结合幼儿具体情况不断设计满足幼儿教学活动的游戏和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微微. 浅析游戏策略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C]. 时代教育,2013,(2):188-189
[2]高辉. 游戏化策略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5):135-136
[3]刘宏. 在幼儿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J]. 读写算:教师版,2017(45):8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