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张琼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张琼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宛水街道第一小学    655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语文属于语言类科目,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从而更好地借助阅读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惑;解题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识字认字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我国很多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没有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任何大目标的实现,需要实现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最后才能实现总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具体目标,忽视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性,这就导致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侧重点,所有的都是一样的,学生自然而然也不能辨别哪个是重要的内容,哪个是需要了解的内容,严重影响阅读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有些老师制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和本节课教学的实际内容并不是太符合,不能够形成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化
        每个学生阶段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会有较大不同,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具体情况进行改善和计划。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心智并不是太成熟,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较多的规划,所以在他们看来,如果教学内容有趣的话就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聊,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课堂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很多小学语文课堂老师授课现状就是整整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讲课,学生在听课,这完全就是教师的课堂,很少会有互动和讨论,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里面来,怎么会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在浪费老师的精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构建丰富情境,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境就是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语言,或者借助现有的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创造的一种特定的、生动欢快的环境,可以将以往枯燥、沉闷的阅读教学变得有趣起来,使学生的阅读体验逐渐上升到一个最佳状态,不断增强学生内心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相应的情境中,有利于转变学生的阅读态度。

因此,教师要注重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音乐、图画、影像等资源来增添阅读教学的亮点,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较强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推动学生进入专注、高效的阅读状态。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先构建了图片情境,利用投影向学生展示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火烧云的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给学生的视觉带去强烈地冲击,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让学生为火烧云这一景象所陶醉,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火烧云在颜色和形状方面的变化。然后,教师构建了绘画情境,鼓励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结合文中的描写发挥想象,将想象的的美景在纸上描绘出来,以此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不再认为阅读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二)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和激励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和激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使得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并拓展自己视野。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引导和激励方面,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读物。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一是可以推荐一些和语文课文相关的延伸读物,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不断强化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围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薄弱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比如有的学生作文能力较为薄弱,就可以推荐一些能够训练口语交际、作文基础能力的课外读物。其次,要做好阅读激励,比如可以经常性以班会的形式开展“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说说我最近读了哪些书”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并设计一些奖励环节,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把握阅读灵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作为当下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以读为本”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教育大家张田若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而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素材积累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读”无疑是小学生接触语文世界最为关键的途径。所以,“读”始终是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里的“读”,并不是少量的读,更不是只言片语的读,而是真正意义上触及所有学生心灵的读。从本质上来说,阅读始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即使是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去阅读,最终的感受和收获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不能强行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以更为宽松的阅读环境、更为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读、去思考。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流畅而有感情地读,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从中收获自己的人生感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淑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10):132.
[2]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华夏教师,2019(29):57.
[3]赵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8(3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