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帆
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广东 广州510000
摘要:教育目的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才能实现,而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不仅是教学技术上的创新和信息化,还是教学模式以及观念的革新。信息化教学更强调交互功能,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独立,更有选择性,更有广度,也更加开放。利用好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会有明显的帮助。广州智慧阅读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学生,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阅读;语文素养;智慧教育
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不管是传统的教育还是现代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教育媒介等方面存在区别。广州智慧型成长阅读提倡学生纸质书阅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广州智慧阅读软件建立《学生智慧型成长阅读过程性档案》,对中小学生阅读情况可知、可导、可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让中小学生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广州智慧阅读软件能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升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信息化阅读拓展教育的广阔性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传统教学媒介的弊端日渐暴露,学生的阅读面无法满足智慧型课堂改革的需要,传统的阅读模式已经没办法跟上信息化潮流了,这就要求在信息化教育下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必须让教育拓展宽度,让教育丰富起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倡“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优质资源的空间局限性,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成为可能[1]。广州智慧阅读软件不仅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还面向知识主题的历史前言,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开放的课程教育。智慧阅读软件不仅举行寒暑假阅读活动,还有“弘扬传统文化·21 天阅读小达人”等活动。APP 智能推书与导读功能更是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广度。平台上不仅有国学经典、书画传统、名著人物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等,丰富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丰富了课余知识。
二、信息化阅读加强教育的紧密性
(一)信息化阅读将弱交互向强交互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教材以及多媒体都存在着强交互的关系,但是学生在这个学习模式下却是与教师以及教材等都是存在着弱交互的关系的,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学生所能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且学习所得很难内化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广州智慧阅读软件则打破了这种弱交互的局面,学生可以在线获取教师推送的书目,或者软件智能推送书目线下纸质阅读,还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与同伴之间还可以有学习上的互动,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学生、阅读软件以及教材等都存在着极强的联系。如下:
.png)
广州市智慧阅读软件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让学习者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阅读发展体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
(二)信息化阅读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学习
(1)信息化阅读参与度高
传统的阅读存在着局限性,学生的阅读活动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便会索然无味,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广州智慧软件则是以学生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原则,开发了阅读分享的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分享,还可以通过音频分享自己的收获,学生参与度极高。 此外,学生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分享。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让学生在这阅读-分享以及欣赏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培养自身的阅读素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广州市阅读软件的各项新颖的功能不但没有让学生厌烦,相反学生却乐在其中,爱上了打卡的好习惯,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充分保证了学生阶段对阅读量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2)信息化助力教与学,点燃师生智慧火花
阅读软件能记录学生每日阅读的书单、阅读时长、阅读分享反馈、阅读能力测评结果等数据,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学生在阅读记录的过程中会形成个人的成长档案,教师将阅读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成长档案补短板,促成长,实现有效的教学。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海量教育数据不断增长和积累,教育大数据在驱动精准教学、支撑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方面潜力无限[2]。广州阅读软件视听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读写功能更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获得了语文素养。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跨空间化,师生之间的跟帖评论将教与学实现智慧化,信息化阅读把师生联系起来,通过交流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很多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学习,学习活动化,在活动中学习。阅读是贯穿整一个教学活动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智慧阅读软件这个平台。笔者就举行过闯关猛将评比活动,按照答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学生在知识闯关之中将知识内化,再一次回忆知识,从而达到一个永久记忆的目的。还有阅读之星评比,根据学生的阅读达标率以及阅读笔记等数据评选出阅读之星。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参与度高了,阅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除此之外,学生成果分享是公开化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论形成一个研学的模块,教师可通过人气高低排序功能,评选出最受欢迎的读书笔记作者以及最佳朗读者。
(3)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驱动智慧教育
隐性知识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教师在情境之中“亲授”[3]。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概念、公式表达出来的东西[4],这种知识是显性的文化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或者通过自身的搜集获得。但是传统教育下不管是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教师传授的量是有限的,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在条件。信息时代,技术的日新月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技术与教育的之间的关系,信息化教育要求我们顺着信息化的发展脚步把握住未来教育发展的脉搏。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5]广州智慧阅读软件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牢牢把握住教育发展的方向,将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改变了教师教授知识量,将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信息化。学生在使用广州智慧阅读软件时能轻易地获得海量的显性知识,同时又能通过简便的阅读记录与分享将课堂习得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融合,驱动智慧教育。学生将课堂习得的显性知识通过文字或语音表达出来,在记忆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时,又能将显性知识内化,转化成隐性知识,从而驱动智慧发展。
三、信息化阅读加强教育的深入性
(一)智慧学习环境创新课堂模式
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6]。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说过: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生不会变,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广州市阅读软件则是提供了一个智慧学习空间,创新了课堂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课堂智慧化。丰富的书籍推荐,形式不一的活动比赛有利于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实践;学生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来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以进行数据监控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教与学的线下课堂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转变,广州市阅读软件给教与学提供了一个智慧教学平台,形成一个智慧教室,将教学智慧化。
(二)智慧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6]。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学借助媒体能更有效地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广州市阅读软件在学生使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多渠道反馈信息。学生可以参与主题阅读活动,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书目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文字。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互动,也可以参与阅读实践,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学习金字塔中学习内容平均存留率较高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其实也就是学习金字塔中教授给他人的主动学习方法。学生在使用这个环节中,在评论互动中也是一个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把自己的收获分享出来,自己的分享给别人欣赏,自己又欣赏别人的分享,在这个分享与欣赏的过程中就是知识的教授与学习的过程。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信息化阅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7]。信息化阅读平台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丰富头脑中的表象,在参与的过程中丰富了情感体验,不仅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记忆思维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等多种类型的思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有效的阅读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数据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从而制定出发展性策略。信息化阅读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学生的阅读数据,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五、总结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冲击,信息化带来的变与不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求来衡量。信息化阅读软件的面世让学生的阅读方式有所改变,学生好学乐学,在这阅读变化之中不变的是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变化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昌国.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人民教育·教育、技术与未来,2018年,1期
[2]摘编自中国教育信息化网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