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严
南宁市柳沙学校530021
摘要:数学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给想象力与创造力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具有不可言喻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是现如今摆在小学数学教师眼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思路,采用开创造性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
引言
新的教育理念中强调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理念,并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等方面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特点
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需要结合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进行指导,真正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课堂设计关注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和基本水平,发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经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发现,深度学习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资源的整合,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实现具体问题的解决;第二,重视学习成效的反思构建,反思性的课堂结构作为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需要得到逐步突出;第三,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进行探索反思和总结,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优化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一)建立良好的开端,引发学生兴趣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的伊始就要先将学生带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从学生日常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来看,一般如果班上有其他班级的教师,或外地教师来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会更加饱满积极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虽然不能让自己每天都变个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上课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前引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实践、拓展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度追问的方式,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智慧追问已经深入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层面中,教师应该在问题设置、难易程度的把控以及追问时机等方面加强重视,让智慧追问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智慧性与探究性。比如:在智慧追问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将数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数学和生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数学知识进行化解,同样很多数学知识也来源于生活的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在智慧追问中融合生活案例,那么小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广阔,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三)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探究水平
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由于较难建立具体的形象来刻画和理解抽象问题,导致其因经常碰壁而引发退缩和逃避的心理。这便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妙趣横生的短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生动的展示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面积”这一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图形和数据的关联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面积计算的重难点。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四)创设问题情景导学,引发学生深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探索,深入思考,进而触摸到问题的本质。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举措,可以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之火,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问题的关键处、知识点的易混淆处、思维的卡壳处,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从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五)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完美结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相互探讨,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出来作为素材,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可以从旁加以引导。教师在完成某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教学之后,还应该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了“米、面积”这部分知识后,可让学生去测量日常事物的高度和面积等,并让学生对他们的测量情况加以总结和一起分享。再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家长常常一起外出购物,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知识,帮助家长计算价钱。这些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例,不但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经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故事导入教学法。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阅读理解素材,调节数学课堂氛围需要结合中外优秀科学家的故事进行引导,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自信心;第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深度学习需要转化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第三,游戏教育法。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进行有效设计,进而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是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知行合一的舞台,一定是师生思维碰撞、完成再创造的场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在课前深入思考、课中适时引导、课后及时反思这三个环节上下足功夫,带领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触及知识的本质,实现正迁移,让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