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颖
广西南宁市逸夫小学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用、善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等复杂问题变得具体形象、简单明了,使小学生易懂乐学,达到轻松理解并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
【正文】:
数学问题的研究无论在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数形结合思想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借助图形,把数量关系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方便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由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明确: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用、善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等复杂问题变得具体形象、简单明了,使小学生易懂乐学,达到轻松理解并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一、解决“数的认识”教学问题
低年段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多呈现注意力易分散、专注时间短的特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要认识的数与生活实际的物品或生动有趣的图片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过来,这样孩子们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些物品或图片,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借助小棒、学具图片来认识,也可以用孩子们身边的实物如文具、本子、手指、衣服等帮助认识,甚至可以将孩子们带到教室外,到操场上数一数篮球架和单杠、双杠的数量、在小花园里数数小树和盆栽的颗树(拓展到20以内的数),教师还可以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数数在操场上活动的人数、教室的间数等(拓展到100以内数的认识)。如此有挑战性的活动、直观有趣的教学现场、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带着新鲜感和强烈好奇心的学生如何能不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其中蕴藏的数学奥秘,因有趣而认识,因认识而喜爱,因喜爱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解决“计算教学”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里,计算教学贯穿其中并隐约有占据半壁江山之势,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但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一提到计算教学,直接反应就是“题海战术”,认为只有多练、常练,才是计算教学的根本,从而忽略了计算新授课的培养目标,将计算教学上得相当的枯燥乏味。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计算教学包括简单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在低年段的计算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乐学易懂的目的,可以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小兔分萝卜、小朋友分苹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取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出示五根棒棒糖,请一名小老师上台,将其中3根奖励给当堂的“最佳发言小能手”。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对“什么情况下使用减法计算”形成了初步的建模,同时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因有趣的活动而活跃起来,接下来的学习也就顺畅了。再例如教学“8加几的加法”时,与其直接对学生抽象地说出“8和2能凑成10”,不如先让学生尝试思考计算的方法,或借助手指、或动手用小棒、图片摆一摆,找出会操作凑成整十的过程、或用图形圈出凑十的过程的孩子与大家分享、交流,这样的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和抽象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教学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乐学情绪充分地调动开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便成为必然,学习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三、解决“数量关系”的教学问题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需要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找出新授知识的关键点,挖掘并理顺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的前提下,将数学特有的严谨、概括等属性,借助巧妙的构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教学活动,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摆一摆、圈一圈、分一分,或让小组合作演一演、说一说等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解决问题包括“把几个数合并求一共是多少的问题”、“两个数比多比少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简单乘法)”以及简单的平均分、包含除的问题。虽说课本例题的内容及呈现方式大多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但它呈现的状态是静止的。根据低年段孩子的年龄特点,摆在眼前的、活动的事或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静止的资源转化为活动的,才有可能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引发关注。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的解决问题时,学生很容易混淆“求几与几的和”和“求几个几的和”两者间的数量关系,这时采用通俗简易的图片或图形来演示两种数量关系的不同之处,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呈现,既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化繁为简,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思维的能力。
虽然低年段的孩子年龄小,各种能力尚在学习和加强中,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与策略,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考虑问题、勇于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将“线段图”这一数形结合“法宝”从低年级起就呈现给孩子们。“线段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呈现方式,通过线段图来表达数学信息、数量关系,帮助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操作性强、可行性高的重要策略,特别是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面对数量关系相对复杂的解决问题,线段图更能形象、直观地将问题中蕴含的抽象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低年段的数学教材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学习线段图的呈现方式,但对于理解能力强、悟性高的孩子而言,如线段图这般能形象、直观地表达数量关系的辅助手段是可以理解并吸收消化的。例如在一年级的加、减法的解决问题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小棒、图片动手操作帮助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教师还可以示范板书相应的线段图,进而到让学生尝试用画段图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或者请敢于展示学习成果的孩子上台分享自己所理解的体现数量关系的线段图。长期坚持这样的方法训练,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低年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想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就需要教师善于并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