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下)   作者:彭金飞
[导读]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们数学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彭金飞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桥头小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5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们数学学科的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特质,在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适当的加入一些“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或者是帮助学生们,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易于理解题目,而且能够使同学们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总结数学学习小技巧,从而达到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因材施教
        在新课标教学的这一时代教育背景下,想要使小学阶段的教学有效性能够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使用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式,根据自己对学生们的了解,将学生适当分为几组,对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由于每位学生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量不同,使得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都大不相同,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数学学科学习效果,应该对每位同学对症下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每位同学学习的效率,使得效益最大化,从而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主要可以从预习、学习、复习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因材施教,分组学习”的教学理念,能够从学习方式的层面上帮助同学们对课堂知识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对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小技巧。
        (一)适当预习内容
        在帮助学生们进行有效性预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上一节的课堂结尾,适当的向学生们就下一节课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这样的“预告”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励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对课文和周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习,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聚精会神的去听,更加用心的去理解,并且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养成听课有重点的学习习惯,使得自己能够达到更高效率的听讲。
        在即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可以在上一节课的末尾,拿出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道具,向同学们展示其中一面,或者是在黑板中画出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询问同学们,“如果你想要将这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地面中种满花朵,一朵花是一个单位,你需要种多少朵花才可以将这一面积种满?同学们知道吗?大家可以在回家之后,适当的询问家中父母,或者是与父母一起动手做一些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纸片,下节课带到课堂中,与同学和老师一同探讨学习内容。”这样的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并且能够鼓励学生在回家后与家长进行亲子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提高提问有效性
        想要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就是能够正确地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也就是有效提问,能够极大的提高这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得同学们能够在跟住自己的思路发展,积极向上的探讨课堂知识内容。在课堂中对学生们进行有效提问,是能够保证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效率微弱,抑制了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对新知识的奇思妙想,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创新,使得学生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能够在充满框架的思维方向中进行对知识的思考,这样的话,学生自然就跟不上教学脚步,听不懂正确的思路,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了教学鸿沟,学生们越来越跟不上学习的大部队,使得自己的成绩逐步下滑。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们进行有效提问,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们积极听讲,让学生们在注意力发散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向学生们提问的过程中,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相关问题答案,去探究新知识的来源,这样的话,学生们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三)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和各科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了解进行综合,继而,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因材施教,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应该适时地予以鼓励,让同学们能够明白这一段时间自己的进步,教师都看在眼里,鼓励学生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逐步上升,慢慢的为自己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应该适当的对这些同学说,身后还有无数想要追赶他们学习成绩的同学,大家不应该得到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从而养成骄傲自大的性格,应该保持自身谦逊,时刻牢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且还可以告诉这些学习较好的同学,如果自己对知识点有存疑的地方,也可以积极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不要碍于面子,而自身消化,或许从其他人的另一个角度看,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而面对那些成绩较为不好的同学,更应该多一些关注,让他们明白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这个班级并没有放弃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在听课的时候可以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就能够慢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追上学习班级学习的大部队,还可以让这些同学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存在疑惑的地方向同学们或者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们都会积极地向他们解答疑惑,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大家做到共同进步,这才是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最高的良好班级氛围。
        二、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想要达到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主要可以利用这一阶段的同学们还存在着爱玩心理,适当的为同学们创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将那些难度较高的应用题能够联系生活,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景,帮助同学们理解题目,能够更容易的解题,帮助学生们良好理解知识点,并且告诉学生们在面对难题时,不要只从一种角度去想办法,可以换一种角度,利用另外一种方式去面对这一道题目,到时候就会发现这一题并不难,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测量》部分的知识后,可以为同学们讲解一道例题:小明的爸爸是一个货车司机,他这一次拉了一车西瓜,总计有3000千克,西瓜货主说一吨西瓜是300元,小明的爸爸用货车一个月内拉了17次的西瓜,这一个月内,小明的爸爸赚了多少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利用《测量》部分的知识,将3000千克的单位化为吨,3000千克等于三吨,这样方便后续的计算。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们先算出拉一次西瓜赚了多少钱,然后乘以小明的爸爸在一个月内拉西瓜的次数,就可以算出小明的爸爸在这一个月内的收入,即为:3×300=900元,这是小明的爸爸拉一次西瓜赚的钱,900×17=15300元,这就是小明的爸爸在一个月内的收入。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特质,例如:不同的知识储备量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将学生们划分为几个小组,在预习、学习、复习等三个方面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分组教学,对某一阶段的同学使用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还可以利用这一阶段的学生们,还存在着猎奇心理,适当的在为同学们讲解应用题这一类型的难题时,帮助学生们创设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将题目与生活进行联系,从而能够让同学们易于理解题目,提高自己的做题效率,培养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丽霞.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6(04):138.
        
        [2]罗仁俊.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知音励志,2016(15):55.
        
        [3]张秀玉. 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校园(中旬),2017(11):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