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下)   作者:覃汝卷
[导读] 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融情感于其中,
        覃汝卷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民族中学537113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融情感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旧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解题训练去提升学生的能力,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数学适应应用的价值,进而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针对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构建数学核心素养体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数学核心素养体系,融数学思想于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够将数学公式和定理等灵活运用。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将数学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实践当中。
        二、转变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树立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系统地对问题有所了解,能发现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验证方法是否有效等。除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也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则需要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化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够利用自身内在的动机去探索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形成热爱数学,善于探究的好习惯。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直观教学;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纳入到日常教学当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丰富教学方式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反映,也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数学逻辑性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提高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在情境中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发展的过程,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异例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导入,题目:儿子今年12岁,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再减8。

问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这个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小学就做过,学生可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就可得到答案。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巧妙设置未知项,并列出方程。小学学过,学生就想再能怎样的办法解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方程式。如假设爸爸的年龄为x,那么x=12×4-8=40岁。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方程式的概念,这种假设仍然是基于“12乘以4减去8”的加减乘除算法,此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转换运算公式,由此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教师可多举几个例子,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本案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不可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
        (二)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多思维碰撞和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数学思考,在问题的解决中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导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应用以及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通过启发性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数学思维。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教学素材,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制订教学计划。同时,教学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有了主体意识,因此,教师组织开展实地测量、参观调查等相关活动,做好活动评价。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时,引导学生对于三角形三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的公理表示质疑,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自制作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尽可能地包括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学生验证的过程,可在课堂内或外,教师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裁剪,然后进行拼凑来验证是否能够组成一个180度的平角。运用科学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注重评价方式的应用以及数学思想的融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
        [2]汪卫.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以“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9):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